静波法师:由《出曜经·无常品》引发的思考第六讲

 三、经文详解(3)    所谓 “佛即听受悉为沙门”,针对七个人的请求,释迦牟尼佛慈悲地应允了他们。应允他们出家,做比丘。因为佛陀是慈悲且有智慧的!请大家要注意,这个慈悲一定是在透视了他们的根器之后才决定给他们剃发的,这个大家一定要明白。     今天有很多老年人来出家,我们不能要,也是一种慈悲,因为作为一个佛教徒,不要给佛教添累赘;作为一个护法,力所能及,会活得很有尊严!如果非得要把头发剃光出家,那也真的很麻烦!因为出家之后,就得给他找侍者了。到现在,我的侍者也无非就是打一点水,别的事不需要他们来做。所以我们想说的是:不给佛教添麻烦,不给佛教的形象增加负面的影响,这样的信仰才是有尊严的信仰!这七个人和我们今天的人不一样,必然有因缘。我们不可以同日而语!若是冒充慈悲而没有智慧,必是别有用心,或者后患多多……    所谓 “敕七比丘共止一房”,佛陀允许他们出家,并且让他们在一间房中休息。于是,这七个人就走到了那间房子,结果怎么样呢?结果就发生了故事。     所谓“然此七人睹见世尊,寻得为道”,但这七个人呢,目睹佛陀的尊容慈颜(慈悲嘛!),又幸运地随顺佛陀修学佛法,很容易佛陀就允许他们出家,听法,满足他们的愿望了。    所谓 “不计无常变易之法”,因为一切都来得太容易了,所以这七个人就完全忘记了人世间的万事万物无常易变,所有的一切都正在流动不息!     所谓“共坐房中思惟世事”,于是他们在祇园精舍这个道场中,开始高谈阔论世间的琐事。家长里短,是是非非,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就开始讲了……     回过头来,为什么要由此引发思考呢?因为我们需要对照自己!我们来到寺院里,都在干什么呢?一些人就是讲那些个琐事,讲是是非非的事,讲那些个家里的事,讲那些与佛教正知正见不相干的事,甚至于为了借教敛财做托儿的事,乃至于拉拢一些人去别的寺院的事……很多人不都是来到寺院做任性的事吗?当然,不能排除很多人学佛做好事!如果真的是为生死、为佛法而来,那么这些无关佛教信仰的事,是不应讲的。      但是,孔子说:“滔滔者天下皆是也,而谁以易之?”大家都这么讲,谁能改变呢?又怎么管得过来呢?一管的时候,大家就说你脾气不好,心量不够,不慈悲……这些问题马上又出现了。所以不说,并不是说我们理直气壮,我们应该去扪心自问地自觉!尤其是有信仰的人,应该有责任管理好自己!为什么国有国法,寺有寺规呢? 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