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《普贤行愿品》 偈颂简释第四百四十六讲

    你说哪个人没有贪嗔痴呢?几乎哪个人到寺院不是向老佛爷祈求呢?比如说:“请老佛爷帮帮忙吧!我下岗了”,“我要升职”,或者是:“我家里有了难事”……很多人都在同老佛爷诉苦,与老佛爷在讨价还价:“我给你烧香、上供、贴金、送锦旗……”求来求去,老佛爷好像成了决定祸福的主宰者。因为现实对佛教的认识有误区和误会,所以我们需要澄清佛教的缘起法,应该是通过修福修慧、转识成智,改变自己的思想、行为、命运。这当然是反省和改变自己心里的执着、纠结。佛教的修行,就是面对无常、无我、解脱的历事炼心。佛教徒只是把佛菩萨当作自己修行的所缘境,也就是学习的榜样以提醒自己,并不是崇拜的偶像。当我们去拜佛的时候,我们看到佛陀高兴了吗?没有。当我们不拜的时候,我们看佛陀烦恼了吗?也没有。因为我们有烦恼,因为我们有高兴,所以我们需要改变对于烦恼和高兴的执着,需要常随佛陀学习,做一个真正的醒来人。

    就像佛教的佛像开光,无论这个法师多么厉害,都不可能给佛陀开光。如果坚持“能给佛陀开光”这样的认识,就是对于佛法的误会。佛教寺院举行的开光仪式,不过是因事显理的方便法门而已。所谓因事,就是通过外在佛像落座、安奉的仪式,也就是我们在那里念诵、手势等,从而影响自己内心贪嗔痴的改变。所谓显理:应该是显示一切缘起法的本质空性,也就是佛性,从而训练自己不去执着、挂碍、恐惧。我们可以由此成就自己的慈悲和智慧,也就是修福修慧。这就是回事向理,也就是回归空性的佛性。经过开眼光、眼观实相等,彻底打破六根、六尘、六识对于人生烦恼和生死的束缚。这应该是佛教的理性开光。否则,我们只能盲目地跟着起哄,或者拿个镜子晃来晃去,人们都在向天上寻找……于是江湖上有了各种各样的故事。这应该是误会和误导。虽然外在的形式必不可少,但是目的还是要改变内心贪嗔痴的执着。对此,如果有人以为单纯的开光或者不开光的话,那么应该是偏有或者偏空。要知道,佛教是空有相即的中道圆融。虽然外在的开光还是要开,但是需要改变我们自己的内心。
    就像有人错误地强调:“我可以跪在佛前自己皈依,或者我不皈依学佛,或者我按皈依去做……”学佛不可以因事废理,或者因理废事。只有通过外在的形式:皈依佛法僧,才能唤醒我们内在的觉正净。如果没有了外在形式,那么内在的所缘境何在?岂不成了空中楼阁。如果有了外在的形式,那么内在的觉正净必然是有的放矢。由此,总有一天,我们会最终醒来。因为这是一个因缘,而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佛因缘,对于我们的生命质量,对于我们的慧命解脱,都是非常重要的下手处。


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