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《普贤行愿品》 偈颂简释第四百一十七讲

    如果是一个真正的修行人,就需要考虑別人的接受能力和承受能力。如果别人接受和承受不了,那么我们当然不可做。佛法只说别人能够消化、接受的佛法。如果别人不能接受和消化,那么说了不但使人消化不了,而且还可能造成误会、误解、误导。如果是不能接受和消化的内容,那么就不能:讲说,比如因果的过度渲染和乍现奇特。因为不能正常理解和误导,所以不能讲说。真正的佛教徒是不会做怪的,只能在日用寻常中历事炼心,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:坦坦然然、循规蹈矩地活着,修福修慧,从而做一个平常的人。

    “所谓受用自在,就是外负责、内心不执着,也就是面对现实一切法而没有得失的执着。”

    在一切法里面,没有得失的概念,没有美丑的观念。这是为什么呢?因为我们已经相应受用于平等空性了,所以没有了这样的得失的执着。

    “当然我们也就不造业了。”

    只要我们不造业了,就没有得失的二元对立了。当我们没有了贪嗔痴给我们做能量的时候,也就不会贪了,也就不会嗔恨了,也就不会犯傻了,也就不算卦了,也就不再随波逐流、随境所转了,也就不再好奇了。因为不懂、贪心、好奇是可怕的,很多所谓的佛教徒往往深陷其中。因为对生命中出现的境界无法消化和透视,所以必然会停留和误入歧途。因为奇怪的事情已经不再好奇了,本来也没有什么可以奇怪的事了,所以我们就会真的解脱自在了。我们不再乞求奢望了。既然我们知道有求皆苦,那么随缘就是自在。随着缘聚,随着缘散,随着缘生,随着缘灭,随着这样,随着那样。虽然我们不再奢求,但是我们还是会随缘。当然,当众生欢喜的时候,虽然我们的认识可能会有一点小小的改变,但是并不是为了自己,而完全是为了同我们有缘的众生。正所谓:若使众生欢喜,则使如来欢喜。


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