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《普贤行愿品》 偈颂简释第三百八十六讲

    为什么呢?红色的是假的,绿色的是假的,黄色的还是假的。因为那是众生的需要,而且都是缘起显现的无自性,所以不会是永远不变的,是假相,佛教徒由此而悟入空性的佛性,从而不为所动、如如不动。它该来就来、该去就去,一切无所执着、挂碍,就是锻炼的首楞严定。如果我们离开这种锻炼的首楞严定,就是随境所转、随波逐流。

    “一念历事炼心,历法观行。”

    所谓历事炼心:就是外在面对事相,内在修炼自己躁动不安的心。所谓历法观行:就是面对一切存在的世事万法,观照自己内心的改变状态。佛教徒逃避、躲避现实可以吗?当然不可以。佛教徒必须清楚:如果离开了历事炼心、历法观行,那么就是空中楼阁、画饼充饥。有人说:“我不上班了,打算专心念佛……”姑且不说失去了修行的所缘境,即使是我们不上班,也不一定能够做到一心不乱地念佛。如果没有了所缘境的扪心自问,那么我们的心里面还会心猿意马。为什么心猿意马呢?如果没有担当社会责任,那么怎么可能理直气壮呢?既然自己不是很老,那么总有社会、家庭、信仰的责任需要承担。如果很老的人还在为生活奔波,那么有资本也不能理直气壮。因为良心亏损,所以佛教徒需要随缘而不是随便和任性。凡事需要努力,自己亲历亲为,尽量不给别人添麻烦,依赖别人是不会长久的,只能一时而已。尤其是修福修慧的生死解脱大事,更是自己责无旁贷。

    “只有用清净心,才能真正地感悟善财童子的五十三参,应该是佛教徒面对现实生活的历事炼心。”

    佛教徒需要明白:“百城烟水、童子南询”的五十三参的修学之旅,正是历事炼心的修行过程。

    “因为这样的过程,所以我们悟入“亦常入佛境界中”。如果我们能够悟入其中空性的佛性,那么我们终于会发现: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原来就是:现实佛教徒的实际生活状态。”

    佛教徒昨天遇到一个好人,今天遇到一个坏人,明天遇到一个让我们失望的人,或者让我们快乐的人,这不就是现实版本的五十三参吗?现实的修行生活不就是应该这样吗?佛教徒怎么可能逃避、躲避现实人生,而又可以烦恼即菩提、火焰化红莲的解脱自在呢?


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