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《普贤行愿品》 偈颂简释第三百八十二讲

    因为佛教提醒我们:那不过是幻化的假相,从来都不是实在的,所以需要我们从中走出来,我们努力不要去执着,不要住着在假相上面。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突破烦恼和生死的束缚和困扰。这应该是真谛上的感悟。而佛教徒学习佛法,正是不断感悟真谛空性的过程,就是要在俗谛有的执着上去突破,就是从世俗谛有上下手,完成的却是空性的佛性。所谓的突破:只有不再住着在世俗谛的有上,才能完成彻底地突破。这是中道圆融的佛法,这是真正解脱烦恼和生死的佛法。

    在此告诉诸位的是,这不是个人杜撰出来的故事,这不是个人的发明。我既不会弄鬼,也不会跳神,只会讲说解脱的佛法。虽然我们很笨,但是我们知道这是佛法的唯一,这是究竟的真理,这是佛教徒的最终归宿。

    当然,真理是寂寞的,也是孤独的。“释迦牟尼”的意思,就是:能仁寂默。所谓的能仁:就是外在的慈悲,为更多人考虑的人;所谓寂默:就是内在的不执着,是应无所住的空性。既然是能仁寂默,那么当然是孤独的行人。因为他是释迦牟尼佛,所以我们需要依教奉行。如果对照佛陀,反省和改变自己,学习践行普贤行愿,那么我们相信,不但可以成就普贤菩萨的普贤行愿,做一个真正的普贤菩萨,同时还可以做一个释迦牟尼佛的化身之一。

    有人说:“释迦牟尼不是已经成佛了吗?”因为我们向释迦牟尼佛学习看齐的过程中,可以成就一个新的释迦牟尼佛,同老的释迦牟尼佛没有任何的差异,所以这是我们成就的佛陀化身,进而成就法身相应默契。我们不要认为观世音菩萨只有一个,为什么会有千百亿化身呢?虽然我们可能就是,但是我们忽略了自己向观世音菩萨学习的相应默契。这种相应默契就是身口意三业的清净的互动。如果我们能够完成这一点,那么最终会感悟:我们会融入到观世音菩萨的大慈大悲之中,我们会同观世音菩萨成为一体,我们会真正地感悟到观世音菩萨的慈悲的境界:无缘大慈,同体大悲;不二法门,不即不离。


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