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《普贤行愿品》 偈颂简释第三百五十一讲

    当然,我们当然不会完全像世俗人那样,一看到竹子就说:“那里有竹笋,我可以吃,竹笋可以炒这个、炒那个……”无疑是随境所转的生死之法。佛教徒看到所缘境竹子的时候,应该观想翠竹原来是空性,可以对境炼心:是解脱和自在。我们看到我们北方的黄花菜,长得非常茂盛,如果透视本性的佛性,那么本身就是佛陀无所得的清净心。佛心是什么?空性的佛性。只要我们与此相应默契,就是解脱自在。如此观想,我们不必强求自己活一百岁,一不小心可能就会活到了,就是这样的随缘自在。要不然,我们整天烦恼,又是同谁过不去呢?当然是自己折磨自己了。

    “于是乎,我们会感悟到所有的音声、所有的语言、所有的境界,原来都是让我们心里陡然清净的。”

    突然间我们的心就容纳、消化、转化了。原来无论如何都无法面对的事情,抵触、矛盾、仇恨……现在都释然了,没有什么可以让我们纠结的事情了。当我们排斥我们的烦恼之时,等于我们拒绝自己学习佛法,等于我们失去了难得的机会。即使不是学佛,也要知道: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向都是平等的,如果一昧地拒绝和排斥,那么会使我们更加痛苦。如果我们不再排斥的时候,不迎不拒:既不欢迎他来,也不拒绝他来,那么我们会大自在。现实中我们是怎样的呢?要么就欢迎他来,说:“咱俩聊天吧!”要么就拒绝,说:“我不理你,我有功课。”这都是学佛的极端,也就是落入了两边。

    “我们按照《般若经》的观点看待的话,就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:迎是一边,拒是一边,离是二边,行于中道,是为般若波罗蜜。”

    什么意思呢?

    所谓“迎是一边”:意思就是:我们欢迎并主动面对境界,从而忘记了佛法,一昧地同人家谈论并沉迷于世俗的故事,那当然是一个极端。

    所谓“拒是一边”:意思就是:如果我们坚持远离现实的境界,又没有了所缘的对境,当然也是一边,那么也是错误的,也是一种极端。


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