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《普贤行愿品》 偈颂简释第三百五十讲

    只要我们会听,就会同普贤菩萨一样。只是往往我们并不会听,一听就烦,一听就不是那么回事。如果我们会听,那么就会把自私和执着转变了、转化了,当然就能转物了。如果我们真正能够转物了,那么就会同佛菩萨完全相应默契了。

    “我们当然就能够‘恒转理趣妙法轮’。”

    如果我们真正地会听,那么就会永远永远地在大转法轮。所谓大转法轮就是告诉我们:因为可以永远永远地同空性相应默契,所以是“恒转理趣妙法轮”。什么是理?就是空性。难道我们最终所有的理不是回归空性的佛性吗?所谓的妙法轮,一般人能够懂吗?空性的佛性微妙不可思议。不可以思议的法轮一直在动、在转,它会破邪显正、无所畏惧。我们所有的烦恼和生死障碍将会荡然无存,当然就是解脱自在了。

    对于我们现实的佛教徒而言,转法轮是非常重要的修行实践,这一愿就是转法轮愿。虽然出家的佛教徒有:“法轮未转,食轮为先”,但是吃过饭后就应弘扬佛法、大转法轮。我们应该知道:佛观一粒米,大如须弥山;若人不了道,披毛戴角还。可见,我们不能白吃饭,白吃饭是有后遗症的。既然出家人的天职是“弘法是家务”,那么我们应该责无旁贷、努力担当。如果还有别的天职,那么就是修行,而讲好和做好自己的故事,本身就是修行。否则,信仰就是苍白的。在家佛教徒的天职应该是护持三宝正法,不但是使命天职,而且不能喧宾夺主。如果还有其它的内容,那么依然是修行。而护持三宝、依教奉行本身就是修行。佛教徒的修行是修谁呢?当然是修理自己。修是什么?应该是改变。改变谁?改变自己。如果事物都在无常变化,那么学佛只是在回归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空性而已:只去妄、不求真。我们不需要做更多的努力,只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。最终会发现:原来我们所有的装模作样,都是心外求法的外道而已。于是我们面对、接受、处理、放下:对于烦恼和生死的纠结、困扰。如果我们改变了自己的我执、自尊、面子等等,那么我们不再装腔作势、道貌岸然,并且不再假装自己好像是开悟的样子……因为那些都是虚假不实、自欺欺人,所以我们不再好奇、任性:一切都是佛法,一切都是现成。

    “如果能够悟入这样的境界,那么就是:‘青青翠竹无非般若,郁郁黄花总是佛性。’”

    南方的竹子很多,翠竹代表了与空性的佛性相应默契的大智慧。只要我们悟入了空性的佛性,就不再有烦恼、生死、执着、挂碍,当然就是对法身慧命的回归和成就。


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