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所谓‘定慧方便及解脱’:佛教讲两种智,即:实智和权智。也就是根本智和方便智。先有根本智,后有方便智,没有办法寻找借口。”
现在有很多人学佛之后,寻找了很多借口,比如说:“酒肉穿肠过,佛祖心中留。”因为自己欺骗自己,自己也欺骗别人,所以针对佛法先有根本智,后有方便智而言:如果没有根本智的方便智,那么就是任性和随便,就是自欺欺人。这就如同需要先有金子,然后才能够用金子做成各种精美的饰品。这个比喻应该是有说服力的。如果说我们没有金子,那么做各种各样的金饰品就是画饼充饥、空中楼阁,没有任何的说服力。
“佛教所说的空,其实是指没有实在性的空性,并不是什么都没有的断灭空。如果能够与空性的佛性默契相应,就是实智。权智就是把对空性感悟的实智,用在现实生活之中去。”
这应该就是方便智。我们所面对的日常生活的种种缘起现象,本质就是空性。因为悟入有即是空,所以何妨空即是有。
“佛教徒待人接物之处的感悟,就是方便回归空性的解脱。”
空性实智用在待人接物、迎来送往、工作、学习之上,一切的日常生活之中,这就是历事炼心、回归根本空性解脱。
“这应当属于定慧的范畴。”
佛教徒需要做事,在做事的过程中,自己的心里训练应无所住。当然,我们怎样去不执着呢?因为我们需要面对和不住两者之间彼此融为一体,所以是定慧方便。
“所谓‘获诸无尽功德藏’:我们这里是讲普贤菩萨愿行的果报。”
只要我们耕耘了,就必然会有收获。所谓果报,就是收获。佛教徒需要践行普贤行愿,从而成就权实二智。佛教徒听闻《华严经》“十大愿王”,就是要向老普贤菩萨学习十大行愿,做一个后学的新普贤菩萨。只要我们去践行十大行愿,就一定会有收获。这种收获是什么呢?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