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‘愿解如来真实义’的前提是心要简单清净,也就是我们的心不要执着太多,越少越好。”
即使是《道德经》也有:“为学日增,为道日损。”意思是就是:做学问,应该一天一天地增加,最后做到博士,甚至是博士后。有人很有成就感地拿岀各种证书,摆在面前说:“这是我曾经有过的经历……”当然值得敬佩。因为确确实实付出辛苦,所以有了丰厚的回报,做学问当然是合格的。只是“为道日损”,意思就是:如果我们修行解脱道的话,那么必须要把那些引以为资本的知识放下,不再执着那些知识的成就。如果你坚持认为:“我是博士”,“我是什么教授”等等……那么对不起!这些同学佛的最终的解脱和成佛没有关系。学佛需要踏踏实实,而不是把这些东西作为我们骄傲的资本。不但没有用,而且是障碍。如果放不下,那么甚至是业障。如果我们为了这顶帽子而沾沾自喜、趾高气扬,那么最后只能是凡夫一个。因为我们还有那种可把捉的东西,从而会觉得自己比别人优秀、优越,于是觉得自己与众不同……所以是解脱、往生的困扰和障碍,从而束缚了我们自己。此时,所谓的好事可能变成了坏事,所谓的坏事可能变成好事。其实不是外表的帽子问题,而是自己心里的执着问题。
记得八九年暑假回寺院的时候,一位居士给我介绍一位师父。居士很神秘地告诉我,师父来历不凡。我问:“怎么个来历不凡?”他说:“他妈是上海法院的院长,他爸是上海检察院的检察长……”我转身离开了。他问:“师父,你是什么意思?”我告诉居士:“姑且不说这件事情是否属实,即使是真的,也是同学佛没有什么关系。”是的,如果我们还停留在过去的故事里,那么这已经与学佛没有了任何关系。况且,我又不求他打官司,向我介绍这些有什么意义呢?我们虽然不应该苛求于他人,但是可悲的是,这个所谓出家人的父母并不是什么“长”之类。如果本来就没有什么“长”之类,而自己硬要说有“长”,那么不但是自己不自信,而且还是违背佛教徒的根本戒:妄语戒。如此行为,为什么有人感兴趣,甚至于热衷于传播呢?即使是真事,也是障碍,更何况没有呢?如果没有而说有,那么是不是有诈骗、忽悠的成份呢?佛教徒何妨:原来是什么就是什么呢?即使是什么,也不必在乎什么,不是很好吗?如果过去已去、未来未来,那么佛教徒重要的问题应该是:本地风光、把握当下。
从此以后,再也没有见到,也没有听说这位来历不凡的师父。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