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《普贤行愿品》 偈颂简释第二百九十九讲

    我们费尽了周折,心里尽是挂碍,尽是烦恼,尽是执着。为什么执着、挂碍、烦恼?因为有一条分别的界线,所以形成了生命的纠结,何谈慧命的解脱?

    “佛教徒的修行就是心里清净。只有心里清净了,才能同佛陀的无所得空性相应默契。”

    心里清净容易做到吗?应该容易。我们只是在回归自己空性的佛性而已,一切原本就是这样的空性。为什么我们不能相应默契?因为我们的贪嗔痴,所以有了执着的界限。佛教徒需要回心转意、转识成智。我们现在看以前的过往,都是了不可得,都是往者已矣。即使是风光无限、叱咤风云,也不过是梦幻一场。哪怕稀奇古怪、神通变化,都不过是昙花一现。因为我们迷失得太久了,所以很难醒来。我们在回归本来面目的过程中,似乎是高不可攀的,其实只是去妄、无需求真的过程。如此,我们就将慢慢恢复到本地风光,当下即是正常。

    为什么《盂兰盆经》中的盂兰是救倒悬的意思?因为我们的错误的认识,如同头朝下、腿朝上。而且我们这样认识的时候,自以为有滋有味,所以我们看到有人正常地站着走,觉得不正常。因为针对大家以为的不正常,所以需要说救倒悬,目的就是让我们一定要把自己的头正过来,别再头朝下走路了。虽然我们已经习惯执着颠倒梦想为实在,但是学习佛法就是要改变错误的认识和行为。

    “心清净与法相应。因为佛经是从清净心流露出来的圣言量,所以是究竟圆满的觉悟者的经验。”

    凭什么我们说清净或者不清净的呢?只有佛陀所说或者认定的标准,才是真正的佛法。即使是菩萨,也需要依经而立论。如果没有依据佛经,就没有权威性。如果随便听人说“你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……”应该不行。不但没有说服力,而且也没有权威性。因为佛陀制定的标准是:依法不依人、依智不依识、依了义不依不了义、依义不依语,所以是有权威的圣言量。什么叫圣言量?只有佛陀悲智圆满,才是真正的圣言量。所以佛陀所说最有权威性。如果没有究竟圆满而冒充圆满,篡改汇集佛经,那么佛法的权威性就会受到威胁和挑战。如此,佛教徒的信仰就会受到污染和扭曲,所以末法时代只有坚持依教奉行才是安全的信仰。


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