告诉大家,那是我们自己的心态有问题。如果我们自己的心态改变了,那么他也是发大心的,也是修习普贤行愿的。如此,一切都改变了。虽然他没有修行,但是我们至少在警醒我们自己需要修行。如果情与无情同圆种智,那么佛性、法性的内心不住有差别吗?有情的是佛性,无情的是法性,法性和佛性都是空性:无二无别。如此,你说我们不就是心包太虚、量周沙界了吗?我们不就是修习普贤行愿的人吗?虽然我们改变自己不容易,影响他人更难,但是认识是行动的第一步。当然,有这种认识的人已属不易,更何况有这种行为的人了呢?
“‘于一切处同集会,身口意业皆同等,一切行愿同修学’,连续有四个同。”
所有“与一切处同行者,于一切处同集会,身口意业皆同等,一切行愿同修学”,此中连续有四个同。
“因为只有同行、同会、同等、同学,所以才是不离不弃,不离就是相应默契于诸佛菩萨的境界。”
大家想一想,宇宙万有、诸佛菩萨,一直都陪伴着我们,难道不是同行、同会、同等、同学吗?有情众生同我们在一起,无情众生也同我们在一起,难道不是同行、同会、同等、同学吗?因为我们要去感悟佛性,要去感悟法性,而不是表面纷纭的差别假相,所以是空性的相应默契。如此平等,就是同行、同会、同等、同学。佛教徒需要改变我们惯性的思维、行为,不离不弃才是诸佛菩萨的境界。如果我们离开佛性、法性,也就是事物的空性,那么只能是随境所转、随波逐流地抱怨:“哎呀!我学佛这么多年,也没有什么感应,也没有什么感悟,看不到诸佛菩萨……”如果说自己没有感应、相应看不见,那么就是我们没有透过现象看本质,那么就是我们没有修心清净无住。如果我们真正地有了相应默契的观照般若,那么就会明白佛菩萨处处相随、时时相对相伴。因为着相而修、咫尺天涯,所以如来法身无相,如人饮水,岂能语言文字表述?请参!请悟!
我们看见所有有情众生,哪个没有佛性呢?佛性到底是什么?就是空性,只是众生习惯了执着,怎么会愿意放下错觉?我们观照宇宙万有的无情世界,哪个又不是空性?空性和佛性他们之间有差别吗?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