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很多人本来就是苦的,不但要改变自己的执着,而且还要改变自己的因地种子。否则,又怎么可能改变现实和未来的果报呢?可见,每个人都需要思考和反省。思考和反省什么呢?只有改变苦果的因,才不会有遭痛受苦的果报。如果我们有了这个因,那么能够改变这个果吗?应该是不可能逃避果报的。只能通过改变我执达到重罪轻受,或者不受的境界。很多人往往一厢情愿地情执,把佛菩萨看成和自己一样的情执,如果没有慈悲和智慧,那么还能是佛菩萨吗?当然是一厢情愿地自以为是了。我们只有要像佛陀一样,我们只有像普贤菩萨一样,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改变自己的因地发心,才能悉除一切恶道之苦。
“只有改变因,才不会遭受苦果。”
只有把握当下的因地努力,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觉悟的人。当我们真正地觉悟了,彻底地明白了、醒来了,我们就会知道:如是因如是果,不可以投机取巧。如果当下的种子因没有积累,那么未来的果报也不过是妄想而已。要知道,说食可以饱吗?画饼可以充饥吗?佛教徒在修行的过程中,如果坚持佛教信仰的戒定慧了,那么怎么可能会有贪嗔痴导致的果报呢?当然不会有了。
“所谓‘等与一切群生乐’:等是平等的意思。前边离苦,后边得乐。”
前面强调如是因如是果,现在我们不做如是因,当然不得如是果,后边就不会离苦得乐。乐是什么呢?有人说,乐是一种感觉。虽然没有错,但是世间的乐是无常的、短暂的、有后遗症的。佛教徒只有超越世间相对的苦与乐,才是真正的解脱大乐,才是永恒的法乐。就像佛教徒只有从生死的圈子里走出来,才是真正的解脱安乐。如果没有从生死的束缚中走出来,那么只能是烦恼和生死轮回。人生的现实,总是困扰于:一会儿高兴,一会儿烦恼,一会儿刮风,一会儿下雨,一会儿晴天,乃至于春夏秋冬没完没了,这是我们没有办法回避的故事。我们在这个故事里习惯地流浪生死,不接受这个故事行吗?只有学佛,才能当机立断、一了百了。
“因为我们需要通过利益一切众生,而完成自己的离苦得乐,所以我们要学习普贤行愿。面对佛陀教诲的《普贤行愿品》,佛教徒需要对照、反省、践行普贤行愿。”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