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《普贤行愿品》 偈颂简释第二百二十五讲

    “(四)身心都没有出家。”

    有些人表面上自称:“我是佛教徒……”曾经面对过这样的人,问他:你知道佛是什么意思吗?佛教徒信仰的依据是什么呢?对方想了好一会儿,说:“就是做好事呗?”我告诉他:“做好事不是佛教徒,做坏事也不是佛教徒,只有努力做好事、不做坏事,且又不执着才是做佛事;信仰的依据是皈依三宝。”语言文字仅仅是工具,并不是目的。如果修行,需要依托经律论工具,那么成就化解烦恼和解脱生死的戒定慧是目的。仅仅是看了几本经书,说一些佛教的道理,最终没有解决烦恼和生死是没有用的。法师只能分享和践行佛陀证悟的慈悲和智慧的经验,而不是炫耀自己的知识,希望我们说的和我们做的言行一致,希望我们做的和我们说的没有区别。我虽然知道说行不能马上完全相应默契,但是我们需要努力地完成一致。

    “《华严经》里边所说的出家,并不是指我们的这种身份。”

    “剃除须发,割爱辞亲,息心达本,故名沙门。”《华严经》所说的并不是这样的。应该是什么呢?就是我们要出无明的家。所谓无明:就是以四大假合为身,以六尘缘影为心。所谓打破无明,就是打破这种自以为身心实在的愚痴里。由此可见,所有的人都有可能出自己身心执着的家。

    “《华严经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里边,只有五个出家人,绝大多数还没有出家,可见此处出家,应该就是出身心执着的家,应该是出烦恼的家,应该是出生死的家。”

    我们不要再自以为是了,应该从愚痴的束缚中走出来,不要再去误导别人身心执着的定法因果,我们现在应该停止心外求法的外道思想和行为。我们出无明的家,就是出烦恼的家,也就是身心出家,至少我们的心总应是出家的。《华严经》有:“若人欲了知,三世一切佛;应观法界性,一切唯心造。”

    什么意思呢?

    所谓“若人欲了知,三世一切佛”:就是告诉我们,如果我们要真正通达过去的佛、现在的佛、未来的佛的成佛之路,那么应该是怎么样的呢?

    所谓“应观法界性”:就是我们需要观照一切诸法空性的佛性。只有观照通达了一切法空性的佛性,我们才能学习成佛的方法。

   
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