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《普贤行愿品》 偈颂简释第二百一十二讲

    曾经看见有人:拿了很多照片、很多皈依证,向别人炫耀:我曾经走了多少地方,认识了多少师父,皈依了多少次……如果仅仅是为了表现和表演,那么这些都是佛教徒修行中的障碍,我们需要不被现象、假相所困扰。       这并不是说不允许照相,不允许参学,不允许多次皈依,而是这样做的目的:应该是化解烦恼和生死。佛教徒需要皈依,要参访。因为通过反思、反省、改变,成就我们的慈悲和智慧。如果没有这样的出发点,那么我们容易迷失自己的信仰,甚至于误己误人也未可知。如此,皈依和参学等,不但没有价值,反而白费钱财,徒增了烦恼,以至于增加了我们的是非。因为一看这个和尚不好,那个和尚怎么怎么样,这个道场如何如之何……最后都是是非,都是烦恼。最后你会传播污染了别人的信仰……你会告诉认识的人,没有什么好和尚了……以是非麻烦之心的参学,结果伤害了自己和他人信仰。而别人几乎就凭着这样的认识和经验来看待佛教……于是,看见出家人也就没有恭敬心。       请大家记住:顺境是感恩,逆境是锻炼。佛教徒的恭敬心不是为了哪个出家人,出家人并不需要我们恭敬。因为一旦有人恭敬我的时候,我的心里会紧张。为什么呢?我自己需要反省:“我有多少德行可以承受?我都做了些什么?我能够消化得了吗?”只是对于礼拜者而言,肯定是受益者。当然,这不是说给出家人拜一拜,你会得到什么,而是你的我执得到了转移和改变,你的所谓的自尊,也得到了相应的调整,你会活得解脱而自在。妙药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具备。如果给出家人拜一拜,就能得到不可思议的妙药,那么拜十拜岂不是不更好吗?       如果佛教徒做了一堂佛事,应该是冥阳两利,那么我们做十堂不是更好吗?如果我们有能力做十堂佛事,应该有十堂的因缘,那么因缘总是有差异,提倡用心、不可强求。当然如果我们做了十堂佛事后向别人炫耀,别人是业障,而我们是幸运的,那么我们可能是是更大的障碍。这里面的我执我慢的缘故,实在是影响了我们相应默契于空性的佛性啊!
    
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