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《普贤行愿品》 偈颂简释第一百九十六讲

    所以我们现在要感恩这些因缘。同时,除了感恩之外,还要对这些有缘众生做力所能及地帮助,从而改变他们的观念、行为、命运,使他们活得自在、快乐、解脱。这就是弘法,这就是度众生。       “无论从我们的衣食住行,还是喜怒哀乐。”       佛教徒离不开喜怒哀乐的所缘境。比如:两个人走路一不小心相撞了。其中,道德修养好的会说:“对不起!请原谅。”道德修养差的会说:“你瞎啊!往身上撞?”于是打起来了。喜怒哀乐既然是因缘,那么可以调整、输导。因为好事,是缘;坏事,还是缘,所以我们需要记住:因为都是因缘,所以无论学佛还是不学佛,都是离不开和人打交道。       “这里是专指广大的菩萨。”       在这里应该是指广大的众等菩萨。因为广大的菩萨众凑在一起参加诸佛普度众生的法会,所以叫众会。这一点,大家需要清楚。       “于是有海会云集的菩萨众,围绕着诸佛如来。”       每一尊佛都有教化的菩萨、众生,大家都会围绕着他。因为彼此有教化摄受的因缘,所以彼此受益成就佛道。是啊!观世音菩萨会围绕着阿弥陀佛,大势至菩萨也会围绕着阿弥陀佛,因为与阿弥陀佛有着彼此摄受教化众生往生净土的因缘,所以会围绕着阿弥陀佛。       “都在觉悟的大树下边受益。”       因为每一尊佛、如来,都像大树一样,能够使众生得以乘凉、深受佛法益,从而法喜充满,改变他自己的烦恼和生死轮回,乃至于成就佛道。       “这就是恒顺诸佛。”       佛教徒要发心修行到此。因为佛菩萨恒顺我们,所以彼此受益成就。比如说,面对中国的汉人,他就说汉语;面对中国的西藏人,他就说藏语;面对云南的上座部佛教的人,他就说傣语等不同的因缘摄受。因为佛菩萨有随机应变的慈悲和智慧,所以我们千万不要怀疑。诸佛菩萨妙应无穷,”随缘赴赶靡不周”的神通,超过我们的想象,应该是不可思议。佛教徒向佛陀学习的过程中,一定要打破自己的生命局限,打破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的束缚,从而升华成就自己的法身慧命:永断生死,亲谨弥陀。
    
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