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《普贤行愿品》 偈颂简释第一百八十三讲

    如果你自己都弄不清楚佛教的缘起论,那么哪里会有真正的佛缘呢?如果你确实了解了佛教的“诸法因缘生”,那么就会感悟:“佛像供在这里,对于有缘人而言:应该是我们觉悟的楷模,应该是无常、无我、解脱的提醒,应该是一种反省和改变”,那么你就一定是有佛缘了。如果佛像供奉在那里,我们只是同他提条件:“哎呀,请您保佑我升官,请您保佑我发财……”如果没有耕耘和播种的因缘,那么佛菩萨怎么可能给你什么?难道佛菩萨的利益别人成就自己是自私自利吗?如果如是因如是果的话,那么我们只能感恩佛菩萨的提醒。既然佛菩萨是大智慧,那么我们何必愚弄佛菩萨呢?如果佛菩萨有感应,那么也应该如“千江有水千江月”,即是:只有我们自己的信心如水之时,佛菩萨才能如月影现。佛教徒既不能欺骗自己,也不能欺骗别人。如果有人把佛菩萨当傻子一样看待,那么这个人本身就是傻子。他所谓的聪明,并不是佛菩萨的慈悲和智慧。因为佛陀是“如睡梦觉,如莲花开”,所以我们需要学习和改变自己的执着梦境、执着相对的空有。如果佛陀有五眼六通,那么现在的阿猫阿狗的本事,不过是微不足道的魔事而已,何必羡慕和困扰?       “所谓‘一切意乐皆圆满’:即是学所相应。”       意思就是:我们所要成就的慈悲和智慧都圆满了,也就是我们思维、行为、烦恼、生死改变了,于是欢喜、轻安、自在。因为法喜充满,所以与佛菩萨相应默契,于是有求必应。当然佛教徒求的是佛法、解脱、智慧,是清净的缘起,不是所谓的贪嗔痴困扰,完全不一样的内容,我们不要误会。       “我们同佛学得相应了。”       比如说我们念阿弥陀佛,念哪念哪,烦恼和生死突破,法喜充满。外人看来,或许以为二百五,好像傻子似的。可是我们欢喜自在地说:“原来如此。”如《楞严经》所说“悲欣交集”,正是佛法的相应默契。别人不相应,以为我们缺心眼、不正常。此时,已经无所谓好与不好了。是啊!就是缺心眼。如果别人说了什么,我们马上就随境所转,比如说:“你念佛不得力?”我们马上就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,于是佛也不再念了,整天琢磨这个评价,那么我们就是与念佛真的不相应了。
    
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