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我们最初免疫力和抵抗力不够的时候,这种相对的离开或躲开是有积极意义的。只是,如果我们永远都把自己闷在自己的房间里,那么就不合适了。有的人说:“哎呀,我就是念佛,别的什么也不管了……”最后念来念去,导致了自己又受不了孤独、寂寞,现实常常是这样的规律。佛教徒得面对现实,检讨一下我们念佛的功夫到底有没有?如果我们真有功夫,那么凭什么不敢面对人呢?我们自己的阿弥陀佛又在哪里呢?阿弥陀佛如果在我们的心里,那么谁还能从我们的心里夺去吗?如果只是在外表,那么夺就夺去了吧。虽然我们学佛,但是因为心里没装进佛,所以抵抗力不够。我们需要训练自己面对现实,从而心无挂碍,无挂碍故,无有恐怖,远离颠倒梦想,究竟解脱烦恼和生死困扰。 学佛为什么需要契理、需要契机呢?我们可以举例:比如治病。我们如果得的是热病,就需要吃凉药。如果还要吃人参,就会使热病加重。当然我们尝试的结果,则必然是马上严重了,会起泡、长疮、长疖子。对此,我们可以吃点凉药就比较好,比如蒲公英、野菜等等。如果我们得的是凉病,再去吃凉药,那么就会是雪上加霜。中医有一句话:“吃完萝卜又喝茶,气得医生往外爬。”是啊,如果我们本身身体虚弱,再吃萝卜,然后再喝凉茶,那么我们身体恶性循环,还想活好吗?我们需要知道,大夫给我们开药的时候,是先把我们的脉,看我们的舌头,询问我们症状,听我们的气息:望、闻、问、切,然后再给我们下药,这个药才是对症下药。学佛也是一样的道理,如果是不能解决烦恼和生死的佛法,那么再好也是不能契机。如果只是听着欢喜,并不能解决烦恼和生死,那么不是真正的佛教徒。《黄帝内经》里说:“孤阴不生,孤阳不长。”意思就是:只有阴阳平衡、相得益彰,人的身体才会健康。如果我们阴盛阳虚,身体不好;如果我们阳盛阴虚,身体也不会好。 修行的道理是相通的,就是找一个平衡。什么叫平衡呢?应该是平等。佛教徒既不执着好,也不执着坏;既不执着善,也不执着恶……如此,就是解脱自在、逍遥自在了,当然也就有勉疫力和抵抗力了。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