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《普贤行愿品》 偈颂简释第一百五十九讲

    “有担当而且又能够通达佛法的人,我们应该请他来弘扬无上甚深微妙的佛法。”       为什么我们举行一个仪式,用二磬,引礼师、维那师拿着香、拿着花来迎请法师?应该是表示对佛法的恭敬。我们只有自己恭敬,大家才会肃然起敬,才会认真善待。如果我们自己漫不经心,遛达着来了,大家不但会不以为然,而且我们的恭敬心欠缺。可见“请”很重要,于是要去请法,我们就请法师“依教奉行”,弘扬无上甚深微妙的正法。       “如果我们不去劝请,即使是法师通达了,也不会主动弘扬。”       “法不孤起,仗境方生;道不虚行,遇缘即应”,凡事需要有缘。比如南传佛教的布施,同北传佛教是不一样的。比如中国佛教协会接待南传佛教的出家人用斋,菜上齐了,还需要一个姿势,类似“我供养你”了,他们才能享用。否则,如果我们没有这个姿势,他们就会不动。这个弘法也是一样的道理,你没有“请”的意思,虽然我是懂的,但是我也不能主动。因为别人会以为是个人犯瘾,憋得慌、想表现,所以不能过于主动。如果我们随便、任性讲,那么很难说我们是真正契机契理的佛法。       我们如果是憋不住了,从来不考虑是不是契机契理问题,那么不是佛法的缘起精神。只有当别人提问、礼请的时候,我们才能考量契理和契机的佛法。我们会因为对方的请问而解决他的困惑。真正的佛法,一定要解决契理和契机的问题。只有契机,我们才能知道需要讲什么;只有契理,我们才知道不偏离佛陀的正法轨道。如果我们只是考虑众生的看相算命之机,而偏离了佛法解脱的轨道,那么已经不是佛法,已经是附佛外道了;如果我们只是考虑佛法解脱的轨道,而忽视了众生本有的因缘,那么就是对牛弹琴。可见,佛法不能不考虑对症下药。如果我们没有依据而任性,那么就是不负责任。如果为了负责任而不考虑对方的因缘,那么等于是自己的一厢情愿。我们既要考虑佛法的解脱精神,也要考虑对方的接受因缘。只有这样,才能相得益彰、功德无量。否则,我们还不如弘扬笑话更受人欢迎。只是没有了佛法,等于我们自己不务正业,因果面前,岂不是南辕北辙?如果只考虑大家哈哈一笑,皆大欢喜,那么佛法就真的成了笑话。如此,笑完了之后又怎么办呢?如果大家感觉晦暗,不但没有解决问题,而且更加烦恼和恐惧,那么这样的佛法还有生命吗?佛法应该给人信心、希望、欢喜、方便、无畏。
    
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