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然,我们看到别人也在承当,只是承当的内容并不一样。因为只有我们看到了,所以我们才能鼓足了勇气:面对承当。否则,仅仅是一个人来做,佛法永远都没有希望。四众弟子需要共同努力,不应该是一个人的事情,一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,实在做不了多少事情,哪怕他很有本事也不行。我们需要共识、参与,而不应该是麻木不仁、置身事外。 “当然,方法因人而异。” 为什么方法因人而异呢?因为如果我们是一个在家的佛教徒,我们更多的应该是护持佛法的责任;如果我们是一个出家的佛教徒,我们更多的则是住持佛法的使命。当然,即使都是住持佛法或者护持佛法的,因缘也都不尽相同。就像我们去做四月初八、十八、二十八的法会一样,有人向我们建议:“你需要精兵简政,你需要少而精,你需要限制参与的人数……”不可否认,应该是有一定道理,尤其是疫情防控下的现实。只是可能的情况下,我们需要大家参与、分享、成就。大家参与的功德你们知道是什么吗?他有了一份当事人的感觉:“这是我们慧命的家园,而我是这个家里的成员。”如果寺院把他排开在外了,就会觉得:“寺院没把我当家里人。”因为会有这种错觉,所以我们希望大家遵守规矩,参与、分享、成就自己的福慧功德,正是佛教徒解脱、成佛的慧命。 “这是修学佛法的下手处、所缘境。” 什么是下手处呢?参与、分享、成就就是学佛的下手处,就是学佛的所缘境。如果我们能够请转法轮,在请转法轮的时候,需要给自己一个定位,如果面对皈依三宝的下手处、所缘境担当负责,那么就是佛教徒的信仰内容。 “于是就有了清净,于是就有了平等。” 所谓清净:就是自己的心里自在、不挂碍。我们如果面对下手处、所缘境,会得到训练和锻炼,那么就会由此清净,于是就会有平等。为什么会平等呢?因为我们与万法空性相应默契,所以就平等了。如果你和我都是缘起而性空,那么整个世界都是如幻如化,因为一切都是空性平等的,所以说学习佛法就是透视现象看到本质平等的过程。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