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《普贤行愿品》 偈颂简释第七十六讲

    “普贤菩萨第三大愿是广修供养。”       广修供养对有些人而言,实在是太难了。对于修学普贤行愿的人,广修供养到底难不难呢?当然不难。为什么说不难呢?只要改变自己的心,就是广修供养了。记得我们在受三皈五戒的时候,引用《善生经》的话:“若人受三自归,所得果报不可穷尽,如四大宝藏,举国人民七年之中运出不竭。”可见佛教徒如果用清净心受持三皈五戒,那么就是不可思议的功德无量。我们众生往往以世间有漏的财富的价值衡量功德,当然是错误的认识。只有以我们不执着的清净心来完成布施,才能改变我们心里的执着,才是真正的功德无量。如果我们不愿意改变对于能施、所施、中间物的执着,那么功德只能是有限和有漏的,将来一不小心可能会变成吝啬的土财主。       在现实生活当中,我们通过观察发现:有财富的人常常没有智慧,有智慧的人又往往缺乏福报,人生总是不尽人意。只有佛陀是“两足尊”,既有福又有慧,福慧双修具足。为什么这样说呢?因为只有通达“佛种从缘起”,就是佛性即是空性,从缘起而悟入,“是故说一乘”。一乘佛法就是利他自利的福慧双修。只说不行动不行,只行动不知道方向不行。只有外在修福,内在修慧,才是改变烦恼和生死、乃至成佛的大乘佛法。佛陀就是具足福慧两足之尊,正是佛教徒学习的榜样。否则如果只是修福,或者只是修慧,那么福也不是真福,慧也不是真慧。我们很多学佛人如果只是单腿跳,就是一条腿,那么又怎么可能立得久呢?当然不能。       中国古人总结的一句话:“富不过三代。”告诉大家,如果只是单纯拥有财富而没有智慧德行,那么就一定遵循富不过三代。如果不信,可以观察我们身边的人和事作为证明。当然,如果既有财富,又有智慧德行,那么则是另当别论。可见,学佛需要有福,更需要有智慧,如孔子家族,泽被后世,七十多代照样绵绵不绝,应该是德行的传承不绝。否则怎么可能传承不绝呢?       “这一偈是说明供养的内容。”       我们用什么来供养佛陀呢?供养的内容,我们虽然认为很珍贵,但是相对的有限的供养真的珍贵吗?应该说:只有打破能施、所施、中间物的三轮体空的布施,才是真正无所得的清净心供养。只有这个供养,才是福慧具足、功德无量。
    
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