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《普贤行愿品》 偈颂简释第七十一讲

    “又处处明心见性。”       我们说禅宗的顿悟,就是我们当下就可以明心见性。我们只要不执着,一切悲喜爱咋咋地!什么妄想纷飞,什么这个声音、那个声音,对于我们而言:都应该是无所畏惧的幻化假相,原来任何不变的事物都没有。       “同时,处处可以一心不乱,处处可以如如不动。”       如果一切都可以面对而无所谓,那么我们就有担当和转移消化的能力了。要不然,人家赞叹我们,我们会骄傲得不知道东南西北,感觉自己特别好;人家诋毁我们,我们心里会感觉如入冰窖般的寒冷,感觉自己一无是处。其实都不过是错觉而已。我们需要面对:不必当真、上当、受骗。我们需要训练自己的坚强、坚持、坚韧、坚定。只有历事炼心,才能学习化解烦恼和生死束缚、困扰。否则,如果佛教徒学来学去不能解决现实问题,那么无论是念佛也好、诵经也好,都不过是没完没了的复读机而已。只有真正地用来化解烦恼、解决生死束缚和困扰,才是真正地学习佛法。       “所谓‘尽于未来一切劫’:应该是讲时间。一般的时间只是一段一段的计算,总会有一个限制。”       关于时间和空间,爱因斯坦发现:原来是我们的错觉。我们错误地感觉到:这个时间是固定的,那个空间也是实在的。其实只是相对固定、实在而已。绝对不是真实地存在。远的不用比,就说我现在在西边,如果你跑到我西边来了,那么我又成了东边了。你能说固定吗?当然不固定。又比如长短,对一寸而言是长的,对一丈来讲就是短的。是固定的吗?当然不是固定的。可见,只是相对的真实。       “《三论宗》的‘于二谛’、‘教二谛’:对于凡夫而言,它是真实的;对于圣人而言,它也是真实的。因为对于这两种真实,所以才有了‘言教二谛’。”       因为对于凡夫执着有,所以佛法需要对治以空。什么是有呢?虽然是假的存在,但是我们眼神不好,以为是真实的。因为对于凡夫执着空,说什么也没有了,并且在那里强调:“我无所谓了的人。”“咣!”地就打他一耳光试试嘛,你不是说没有吗?没有行吗?当然不行。于是佛教徒需要面对现实:把握当下。正如龙树菩萨所谓:般若将入毕竟空,绝诸戏论;方便将出毕竟空,严土化人。正是对有说空,对空说有;从来都空有相即。
    
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