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东坡曾经有:“溪声尽是广长舌,山色无非清净身。”意思是:面对的溪水流动、哗啦哗啦的声响,那个就是赞佛的声音;面对的山色幽美、庄严肃雅,那个正是佛陀的清净法身。如果佛教徒认识到宇宙万有的存在,都是缘起的当下性空,那么就会历事炼心、应无所住,就是不执着一切存在的幻化假相。如此面对而不住,就是学习佛法的根本:一切诸佛的清净法身。当我们去读诵《阿弥陀经》的时候,面对六方诸佛“出广长舌相,遍覆三千大千世界……”,称赞阿弥陀佛、极乐世界不可思议功德。这其中的道理也是一样的。如果佛教徒要把称赞如来变成一种实际修行的时候,那么这无疑就是修行的所缘境、下手处。 我们如何下手呢?我们所说的礼敬诸佛,已经完成了,当然要去相应礼敬;我们所说的称赞如来,也要去相应称赞。如果没有礼敬、称赞,那么就是画饼充饥。 “佛教徒用什么方法去称赞如来呢?当然是用清净的恭敬心。” 一直说的清净恭敬心,应该是离分别,离心意识,没有执着,没有挂碍,妙不可言的虔诚和恭敬。 “面对学佛的所缘境:礼敬诸佛、称赞如来,如果有分别执着,就不是妙了;如果没有分别执着,就是真妙了。” 可见面对学佛的所缘境,有分别、有选择,就是不妙。在一个大修行人的境界、心量中,因为没有障碍,没有挂碍,所以说微妙。在一般人的心里,这个也是障碍,那个也是挂碍,所谓:道高一尺,魔高一丈,烦恼无尽……至于烦恼无尽不是誓愿断吗?是因为烦恼的本性是不可得的空性,所以烦恼和生死就会被打破了。只是我们现在不知道所说的烦恼本质,并不是一定有个实在的烦恼和生死,所以它就会把我们的觉性压住了、隔住了。 “佛经里有这样一句话说:‘无不从此法界出,无不还归此法界。’” 如果所有外在的表相都是从空性而出,那么把握当下、回归空性,就是佛教徒需要契入佛法的当务之急。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