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,儒家思想的《礼记》的第一句话是:‘毋不敬!’” 什么叫“毋不敬”?就是没有不恭敬的,面对所有的人和事都要心存敬畏。这样的文化应该给我们带来的是:我们应该是礼仪之邦。我们从《礼记》可以感受到,我们对待人、对待事物,都应该按照规则去做,没有不恭敬的言行。 “如此,才成就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古国、礼仪之邦。” 人们普遍受到仁、义、理、智、信的影响,自觉地规范自己,从而完成了“毋不敬”的内容。这虽然是不应该被忘记的内容,只是我们丢掉了太多的内容;但是就佛教思考的现实而言,就会疑问:“为什么我们要‘毋不敬’?”因为刚开始的中国人,只要有要求,就会遵守执行,所以不是问题。如果我们现在告诉别人这样做,就会有人问我们:“请问,我为什么要这样做?”这不仅仅是现代人进化了,而且也是思想复杂的表现。记得学佛刚开始的时候,我告诉别人:“你念《心经》吧!”然后他就问我:“我为什么要念《心经》?”“因为我们都需要打破我执对自己的束缚。”“我怎么样才能打破?”“你需要‘照见五蕴皆空’可以完成。”“我怎么样才能照见?”“你要面对、接受、处理、放下自己的执着、烦恼、生死轮回的束缚,由此作为所观境、下手处。”……接下来的问题又会接踵而来。所谓的“毋不敬”,也是这样的道理。 怎么样才能够没有不恭敬呢?《金刚经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依据:“一切法都是佛法。”因为一切法都是空性,都是佛教徒需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,也就是佛性,所以佛教的认识是:“一花一世界,一叶一如来。”一朵花可以代表一个三千大千世界、一个法界;一片叶子代表一尊无所从来、亦无所从去的法身如来。因为我们一般人当然是感觉不到的,所以现在需要转换脑筋、转换思维,从而成就慈悲和智慧的不二法门。否则,我们的心外求法的外道,永远不可能同佛法真正地相应默契。佛陀是大智慧者:“于一毛端现宝王刹,坐微尘里转大法轮。”大家可以认真观想:我们到底能不能与之相应默契?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