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《普贤行愿品》 偈颂简释第五十讲

    “但是情与无情同圆种智。”       法界众生同圆种智,什么意思?有情和无情空性无二无别。在这里边会引发了一个非常深刻的问题。《华严经》不仅仅是针对人的主观问题了,而且对于物的客观世界,包括山河大地、一花一草、所有的微尘等等,我们都需要产生恭敬心,否则我们不能有学佛的所缘境,乃至于最终成佛。如果我们不改变我们执着的心性,那么我们就很难走进无碍的华严境界。我们需要深刻地思考,我们努力地改变自己固有的思维和行为,尽管这种努力确实不易。如果容易的话那么《华严经》又如何能够称为经王呢?       “学习《华严经》的下手处在哪里?告诉大家,就在我们的心。”       “若人欲了知,三世一切佛,应观法界性,一切唯心造。”这就是《华严经》的偈颂。可以这样讲:所谓“一切唯心造”,就是我们要面对现实,改变我们的心。我们前边说,“我以清净身语意”的“清净身语意”,就是我们修行成就的清净心。所谓清净心,因为不执着、不挂碍,不住着在任何一法、一事、一物上的那个心,所以叫清净心。也就是《华严经》所说的“一切唯心造”的那个心,离不开它,但是又不是它。我们不能离开它,既不能住着在上边,又不能去执着它。       有人说:“如果放下,那么我怎么活呢?”因为放下不是放弃,所以是放下那份执着,不是放弃人生面对的因缘。我们要明白这一点,否则就是一个逃避现实、没有生命的信仰,就是一个消极主义者。更多人们对佛教的误解,可能就因为我们造成的结果。如果我们引导错了,那么就会造成人们误解、逃避、不负责任。有人说:“是啊!我是佛教徒,我就是不负责任。”有人还会拿着《六祖坛经》的“若真修道人,不见世间过”作为借口,当然是误解的托辞:“如果我是真修行人,就不能看这个世间上的过失,不能看当然也就不能说了。”如果是这样的认识,那么实在是我们自己搞错了啊!
    
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