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我们没有了心里的执着,那么不就是转识成智了吗?当然就不烦恼、挂碍了,当然也就是解脱自在了。因为我们不甘心自己没有心,所以会顽固地坚持自己的分别和执着,就像阿难尊者一样:会哭,会茫然,会恐惧:这可怎么活啊?本来应该是自在的,却又沉迷于无事生非。
“‘能甚深入智慧海’,这是给我们一个极大的机遇,让我们在待人接物、举手投足之间,锻炼自己无所得的空性。只有回归了无所得空性的时候,就会真正地悟入智慧的大海之中。”
佛法大海:唯信能入,唯智能度。信,让我们能够走进去;智慧,让我们到达解脱的彼岸。如此 “能甚深入智慧海”,希望大家能够具备像大海一样的智慧——包容,能够容纳一切。
第四句是受持愿,受持什么?根本智,也就是与事物空性的相应默契。我们现在的世间法与佛法的区别,其实就是:着不着事物的假相、透视不透视生命的真相的差别。因为我们着相,所以需要破相。正如《金刚经》所说的:无有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。我们凭什么去看没有实在、主宰性的东西呢?如果我们现在真的正见、坚强的话,那么所有的执着都会被突破的。无论妖魔鬼怪,还是冤亲债主,抑或是附体等故事,都是我们自己的心里制造出来的。我们不但可以把它转化,而且我们还可以做觉悟的佛陀。只是如果我们不想依靠无常、无我、解脱改变的话,那么又有什么办法呢?关键的问题是:我们需要与空性的佛性相应默契,这就是悟入根本智。
“第五句是:所谓‘普能清净诸行海’,前边的‘能甚深入智慧海’,应该是根本智、空性;此句应该是后得智,也就是方便智。”
先有空性根本,然后才有方便妙有,这是更难得的智慧。因为只有先有金子,才会用金子制造出来种种首饰、种种装饰,所以方便更为珍贵。如果种种首饰、装饰都是金饰,那么是不是比金子本身更加贵重呢?应该是毫无疑问。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