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《普贤行愿品》 偈颂简释第四百六十三讲

    如果我们越是坚持去寻找所谓的神通,那么越是朦胧地隔着一层。就像毛驴子前面的胡萝卜一样,好像看得到,却又分明吃不到;又像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,永远都是可望而不可及地难以接近。而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却是真实的妙有存在。只要信愿行和善根、福德、因缘具足,就必然可以往生净土。因为阿弥陀佛的愿力加上我们自己的相应默契,所以是“随其心净,则佛土净。”如果什么因缘都没有,那么只能是故弄玄虚的一厢情愿。因为没有缘起,所以没有佛法。佛教徒需要反省自己做了什么,而不是单纯地请佛陀帮忙什么。

    只有通过弘扬、分享佛法的同时,才是真正地回归、往生净土,这应该是极乐寺必然的选择。因为不仅仅是《大集经》有末法时期的净土成就,还有极乐寺最初的因缘使然,天台宗传承有念佛为所缘境的修行。倓虚老法师曾经在极乐寺讲的第一部经就是《阿弥陀经》,于是这座寺院也就叫了极乐寺。他的目的就是“教演天台,行归净土”,就是以净土为信仰的归宿处。

    大家想想看,我们能够拒绝净土法门吗?当然不能。虽然我是学习龙树菩萨中观学派的,但是从来不能拒绝净土法门。龙树菩萨《中观论》有一个最著名的偈颂:“若不依俗谛,不得第一义;不得第一义,则不得涅槃。”

    什么意思呢?

    所谓“若不依俗谛,不得第一义”:就是佛教徒依据阿弥陀佛的名号作为修行的下手处。如果不能依靠这个佛号,那么我们就不能往生佛国净土的第一义谛,从而相应默契于空性、心里的清净的不执着、不挂碍。

    所谓“不得第一义,则不得涅槃”:如果我们不能依据第一义谛的空性的佛性,那么就不可能真正地成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慧命归宿。我们应该有广泛的共识和共鸣,从而有缘人共同回归佛国净土。

    “净土为归宿。”

    有人学习密宗,我们没有理由否定。只要是契理契机、心行相应,就应该理性对待,而是不情绪掺杂、盲修瞎炼。如果照着一只猫画可以画老虎的话,那么毕竟不是老虎。无论我们多么自信和陶醉,终究不是入情入理的佛法修行。当然,现实的老虎已经变得不再是老虎。虽然老虎的屁股本来是摸不得的,但是现在的老虎屁股不但可以摸,甚至还可以骑哪。老虎的野性已经没有了,已经不再是原来的老虎了。依此类推,现在的很多事物还是原来的吗?包括我们现在传承的佛法,有多少牛奶掺水的故事呢?如果人们已经习惯了不是佛法的佛法,那么真正的佛法来了,人们不但不习惯,反而会群起而攻之:这是什么玩艺?
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