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《楞严经·五十种阴魔》简释七百一十三讲

佛教徒要解脱六道轮回,向佛陀学习觉悟、醒来。只有拥有智慧和慈悲的能力,才是圆满的佛陀。我们想一想,我们有没有呢?很多时候,我们要求别人的时候,别人会觉得痛苦地说:“我还没有学得那么好,你不要要求我……”是的,如果要是学佛人,那么我们根本不会要求人。有时候,我们自己也会觉得羞愧,我们还是反省自己,改变自己吧!

因为要求别人的结果,别人也会回过头来问:“你自己做得怎么样?”所以,我们更多的时候需要反省自己:“我们有没有让人失望?”如果每一个信徒都会这样问自己,那么我们的佛教就会有希望。如果我们自己有希望,那么佛教就有希望。如果我们自己没有希望,那么不要指望别人有希望。如果大家都这样问自己,那么佛教一定会更好,会更有说服力和生命力。否则,如果佛教在我们的身上看不到希望,那么佛教就真的等于死了。
“所谓‘是人则堕,因所因执’,意思就是:修定的这个人以真常为因,根本就是不对的。”
他认为他的这种能力是真理,那应该是误会的。
“如果他以为这个地方是真常的,那么还是在一个分别、认识的层面上。”
因为所有的转识成智的最后结果,就是没有任何的执着。当一个人没有任何执着的时候,这个人应该是无私、无畏的,完全是为众生考虑和服务的。因为现在存在分别心上,所以我们需要为了众生,讲一个“缘”字如果真的拥有了佛陀的慈悲和智慧,那么他不会同你讲缘:只要是需要的,那么他就会帮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