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《楞严经·五十种阴魔》简释六百九十七讲

就是不二,虽然同体了,但是我们还是要说分别智,就是分别而不执着。同体是根本智,完全平等,只是同时不碍缘起有的分别智。即我与你各有因缘,这是分别智。如果都是平等了,那么你就是我,我就是你。如此,我穿你衣服、你吃我的饭。因为现实依然需要遵守规则,所以彼此还是有差异的缘起。

“所谓‘精色不沉’,意思就是:这种精色的境界,也就是智慧,不再沉没了。”
如果这个精色就是智慧的话,那么就不再隐没了。精色出现了,就像公鸡一打鸣,东方现白了,智慧现前了,应该是这样。
“所谓‘发现幽秘’,意思就是:此时,最幽隐、最秘密、最不容易发现的境界就出现了。”
这种解脱的境界,我们开始拥有了,当然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。
“所谓‘此则名为,识阴区宇’,意思就是:这个名字、境界、情形,应该是识阴的范畴,也就是识阴的范畴领域之内。”
让我们来分析一下,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来困扰、影响我们的修行呢?
下边的经文:
【若于群召,已获同中,销磨六门,合开成就,见闻通邻,互用清净。十方世界,及与身心,如吠琉璃,内外明彻,名识阴尽。是人则能,超越命浊,观其所由,罔象虚无,颠倒妄想,以为其本。】
经文同大家分享一下,经文的意思告诉我们:
“所谓‘若于群召’,意思就是:在这十二类众生的因缘果报已经断了之时。”
这种断其实就是不再执着因缘为实在的存在。如果认为它是实在的,那么第一,改变不了;第二,无法摆脱。如果它是幻化的、不实在的假相,那么我们就能够解脱自在、当机立断,从而转化和改变它对我们的束缚和困扰,这应该是可能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