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《楞严经·五十种阴魔》简释第四十一讲

经文的意思告诉我们:
“所谓“又复于中”,意思就是:在修行解脱烦恼、生死、成佛的过程中,如果不要着魔,就必须要有真正的智慧。”
如果不想着魔,就必须要有智慧。
“我们需要具备择法眼。所谓择:就是善加选择;所谓法:就是符合无常、无我、解脱的小乘三法印,或者符合大乘诸法实相的佛法。”
佛教徒需要选择符合佛法的正法。
“所谓眼,就是眼目的眼。”
我们需要看得透、看清符合佛陀的正法,为自己所用。如果不是正法的话,那么就会误入歧途。
“如果能够认识和相应于佛陀正法,那么自己的信仰就是纯正和安全的”。
现在一些所谓好奇的学佛人,到处寻问关于因果的故事。其实应该问自己,而不是问别人:欲问前生事,今生受者是;欲问来生事,今生做者是。对此,我们为什么不反省自己呢?因为因果是三世因果,所以我们应该对我们自己的行为负责任。如果我们不明白,那么就是佛教反对的愚痴。如果我们是自己心外求法的话,那么我们只能是附佛外道而已。不但自己走错了信仰的正路,而且还会误导更多人走错学佛之路。佛教徒不仅自己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,而且还要考虑对別人的信仰产生误导。
“所谓“得少为足”,意思就是:你应该知道,不要得少为足。”
有人得到一点点的佛法感悟,就好像自己已经开悟、成佛了。正如:没吃三天素,就想上西方。无论是信愿行,还是善根、福德、因缘,都应该是不断积累和坚持的结果。真正开悟的人,从来都是遵守规则的平常人、具备定力的本份人、活的自在的快乐人;而不应该是善于表演和表现的不甘寂寞人。只有这样的人才会使烦恼和生死得到转化和改变。如果平常心是道的话,那么佛教徒应该是平静的。虽然原来是浮躁的、焦躁的、烦躁的,但是最终是要平静的。因为明白了,所以自在了。如果自在了,就是开悟了,不需要别人认定。因为讲的都是不靠谱的,所以学佛需要戒定慧的生动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