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反感我们的内容,应该有:1、因为优秀而被嫉妒,以致于招来麻烦;2、因为我们的所做所为,确实缺失规则和道德……这些我们都是需要考虑和回避的。我们需要警惕“求名适所以坏名”,就是恰恰因为我们追求名声的行为,把自己的名声坏掉了。
所谓“名岂可市哉”,这个名声怎么可以用来买卖呢?怎么可以过份地去计较呢?应当不可以。
我们学习《格言别录》是必要的,因为讲空的同时,还需要面对有,所以空有相即:空是根本,有是方便;也就是:我这样做,我又不执着;我不执着,我还能这样做,这叫做“体用不二”、“空有相即”、“不即不离”。这样的佛法才有说服力和生命力。如果单纯执着有,那么我们可能顶多只是个好人;如果做好人而又不执着,那么我们一定是一个解脱的人。认识有差异,结果当然不同。
(五)处事类
下边我们讲为人处事之类的格言。我们今天探讨和分享弘一大师集的《格言别录》的为人处事类。面对现实的待人接物,如何拿捏尺寸?如何应对处理事情?这应该是佛法中的善巧方便。为什么要有这样的善巧方便呢?说来说去就是要保任自己,广结善缘。如果一个佛教徒连自己都不能保任,又不能广结善缘,那么这个信仰就是没有说服力的。
1、【处难处之事,愈宜宽;处难处之人,愈宜厚;处至急之事,愈宜缓。】
同大家分享一下,这一段格言对我们来讲,有非常好的启示。这个启示的意义,应该是这样的:
所谓“处难处之事,愈宜宽”,当我们处理一些难以处理的事情的时候,应该把它想宽一点,所谓“风物常宜放眼量”,不要单纯去想这件事情的本身,可以换位思考: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;也可以跳出事情因缘的不确定性考虑……如果说佛法是:法无定法,那么解决问题的方法,又怎么可能是一成不变呢?我们又何必执着而去钻牛角尖呢?不但于事无补,而且还有可能恶性循环……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
所谓“名岂可市哉”,这个名声怎么可以用来买卖呢?怎么可以过份地去计较呢?应当不可以。
我们学习《格言别录》是必要的,因为讲空的同时,还需要面对有,所以空有相即:空是根本,有是方便;也就是:我这样做,我又不执着;我不执着,我还能这样做,这叫做“体用不二”、“空有相即”、“不即不离”。这样的佛法才有说服力和生命力。如果单纯执着有,那么我们可能顶多只是个好人;如果做好人而又不执着,那么我们一定是一个解脱的人。认识有差异,结果当然不同。
(五)处事类
下边我们讲为人处事之类的格言。我们今天探讨和分享弘一大师集的《格言别录》的为人处事类。面对现实的待人接物,如何拿捏尺寸?如何应对处理事情?这应该是佛法中的善巧方便。为什么要有这样的善巧方便呢?说来说去就是要保任自己,广结善缘。如果一个佛教徒连自己都不能保任,又不能广结善缘,那么这个信仰就是没有说服力的。
1、【处难处之事,愈宜宽;处难处之人,愈宜厚;处至急之事,愈宜缓。】
同大家分享一下,这一段格言对我们来讲,有非常好的启示。这个启示的意义,应该是这样的:
所谓“处难处之事,愈宜宽”,当我们处理一些难以处理的事情的时候,应该把它想宽一点,所谓“风物常宜放眼量”,不要单纯去想这件事情的本身,可以换位思考: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;也可以跳出事情因缘的不确定性考虑……如果说佛法是:法无定法,那么解决问题的方法,又怎么可能是一成不变呢?我们又何必执着而去钻牛角尖呢?不但于事无补,而且还有可能恶性循环……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