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弘一大师《格言别录》释义第一百一十六讲

    可以这样讲,分享的格言对我们做人是一种警示,也是一种生命质量的提升,还有超凡脱俗的践行。很多人就是这样的人生态度,你问他,他会回答:“我不知道。”惟恐掉下树叶把自己脑袋砸坏,总是模棱两可。我们应该坦荡,做了就是做了,没做就是没做。个人不会是因为你做了,就要把你弄死;谁也不会因为你说了,就会把你怎么样……对于人生,积极的会收获积极;消极的会收获消极。

    我们很多的故事,都是因为不放在桌面上坦言,最后变成让人猜疑,或者流言蜚语的成分。模棱两可不可取,这不就是道德上的贼吗?这不就是“乡愿”吗?怕得罪所有的人,最后把所有的人都得罪了,好人恨你,坏人也恨你,都恨你,你还有希望吗?

    所谓“此市名也”,这样的人就是买卖自己的名声而已:就是用金钱、得失、利损来衡量自己的名声。因为在乎自己的得失,衡量得斤斤计较,所以他才不会愿意表态,不愿意说话,怕得罪自己的利益。包括我也经常会想:我是一个出家人,结缘都来不及,总是去说别人,别人不会恨我吗?只是现实,我们所有的人,如果都不说话维持信仰的秩序规则,那么我们就不能讲经了。既然讲经的内容是对症下药的,就是需要破邪显正,那么我们还是佛教的三宝弟子吗?因为绝对不会是个人的恩恩怨怨,所以我们需要发菩提心:振聋发聩、唤醒有缘众生。如果没人能听懂,我们讲的也讲不清,大家也听不明白,那么只是浪费彼此的生命和慧命。即使是市场的话,也应该有约定俗成的规则。如果我们连信仰的三皈、五戒、缘起因果都没有了,只是说一些莫名其妙的神神叨叨,那么我们还能是真正的佛教徒吗?

    所谓“惜名者静而休”,珍惜自己名誉的人,他喜欢安静,喜欢不去攀缘。“休”就是不攀缘。他不会跟着人起哄,也就是不随波逐流。只有这样的人,才是真正地珍惜自己的名声。希望大家能注意并做到这一点。这样的珍惜自己名声,本身就是对我们的信仰担当负责。如果不珍惜自己的名声,只顾自己的情绪表现和渲泄,那么对自己的人生是一种扭曲,对佛教的信仰就是一种伤害。既然佛教应该是自利利他的信仰,那么自害害他的行为,还是信仰吗?

    
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