鸟是自在的,在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飞翔,修行可以随缘实践、尝试、行动。因为一般人不会,所以这种虚空藏超越了空有,没有一丝一毫的执着。那个时候会达到什么境界呢?那个时候,我们就会达到:以有空义故,一切法得成;若无空义故,一切法不成。因为凡事可以重新打乱组合,因为真空可以生起妙有,当心中生起妙有的时候,就是一种神通,的确是一种神通。我们常常觉得,虽然善财童子五十三参,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,但是据说善财童子出生的时候,家里什么东西都没有了,后来又都出现了,所以称他为善财。因为东西没有了,后来又有了,所以空即是有、有也是空,故名善财。可见,他来历本身不凡。他能够有五十三参的经历,意味着学佛要不断地去参学善知识。当然,我们所说的善知识一定是善,而不是恶。什么是标准呢?解脱。不解脱、不自在当然不是标准。如果只图凑热闹,只图弄一堆皈依证之类的内容,那么实在是一种借口。我曾亲自看见过这样的事情,因为他或许懂得一些佛法的常识,于是强调说:“善财童子五十三参,我认为我已经超过善财了。”我觉得非常滑稽,如果空有不能相即,那么是没有用的。虽然他超过了善财童子的人数,比如他有一百多个皈依证,但是他依然有他的傲慢、偏见、挂碍、我慢,除此之外还有什么价值呢?我们学佛需要表里、内外达到高度的统一。虽然没有外在不行,但是只有外在、没有内在也不行,两者之间需要合作,就像手心和手背一样。我们看问题,要么看手心,要么看手背,而没有想到,看到手心就意味着手背也是存在的,反之亦然。我们不能执着空,也不能执着有。就像我们不能单纯地执着手心或者手背,是一样的道理。这应该就是圆融,也称为中道,即不偏不倚。只是现实中,我们往往是偏的,需要历事炼心修慧,炼心历事修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