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观修三宝的功德及其意义第二百三十六讲

请不要认为,这样看起来,佛陀只是住寿一劫,一劫之后就死了。佛陀已经超越、打破了生死,永远是生死的局外人。因为已经走出六道轮回束缚的圈子,所以是真正的解脱自在。真正的解脱自在,一般人能够具备吗?因为不具备,所以我们应该向佛陀学习,学习能够住寿一劫,名寿自在。即使我们现在拼命努力,让自己的业力身住寿一劫的话,也是不可能的。如果我们努力地使自己在戒定慧上用工夫,那么相信这样的因缘应该可以成就。
“2)于无数三摩地获得自在名心自在。”
在《大品般若》里,有一百零八种三昧。其实三昧就是等持,应该算是一种正定。在此,就是无数三摩地,就是无量无边的很多很多的正定,就是各种各样的感悟都达到了如如不动的定力。在无数三摩地中获得自在名心自在。只有我们具备等持的能力,真正地在内心里没有任何一丝一毫的障碍,才是心自在,才是同佛法的相应默契。佛陀的智法身,恰恰是这样一种自在。反观我们现在有吗?其实没有。因为没有,所以要去向佛陀学习。只要我们创造条件改造自己,就应该是一种修行,就应该同心自在相应。
“3)已得虚空藏定名资具自在。”
什么是虚空藏呢?虚空就是空心,也就是《金刚经》所说的:“东方虚空可思量否?”“西方虚空可思量否?……”须菩提都回答是:“不也。”实在是不可思议、不可思量。正是因为不可思量、不可思议,所以证得不可思议的超越于空有的虚空藏。就像曾经所说过的,学佛学什么道呢?应该鸟道。虽然没有痕迹,但是我们曾经来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