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《佛遗教经》 第三百一十六讲

四、经文释义242

    “而佛教的大悲心又是从哪里表现出来呢?应当是以佛法利益众生的实践。”

    能够真正发起:以佛法的感同身受的与乐和拔苦为出发点,从而最终使法界众生解脱成佛为目的发心,应该是大悲心。如果只是单纯使人们升官、发财,而没有解脱成佛为发心的学佛,应该是不务正业。因为“假饶金玉满堂,难免衰残病老”,所以千万不要被过程的幻境假相所迷惑;实在是“万般带不去,唯有业随身。”

    “所以佛陀叮咛,再三叮咛弟子们除有智慧之外,还要有慈悲。”

    慈悲,就是让人们真正地去感受佛法,从而化解烦恼和解脱的利益,这才是真的慈悲,其它顶多属于善良范筹。

    下面,让我们探讨分享一下:本段经文中的专有名词是什么意思?

    1、大悲心

    “大悲心是什么心呢?又称为慈悲心。佛陀为众生拔除苦恼谓之‘悲’,令得安乐谓之‘慈’。”这样的发心,是大悲心。

    所谓悲,即悲能拔苦,当别人痛苦的时候,我们愿意帮助别人拔出痛苦。所谓慈,即慈能与乐,给别人快乐。当然,这个快乐是佛法的法喜充满。

    “对一切众生不论怨亲,平等救济。”

    佛法讲平等,不是谁有钱就救济谁,也不是没有钱就不救济。佛陀是真正的“法王座下,无等无偏”,应该是透视假相的空性平等。十大弟子之一的优波离尊者,曾经只是一个剃头匠,居然是持戒第一的佛陀弟子。为什么?因为佛陀讲平等法,所以看你修行不修行?看你相应不相应?

    “称作‘大慈悲’,简称为大悲;正所谓‘无缘大慈、同体大悲’,就是说普遍、永远、无限、没有一点条件地救济众生。”

    普遍、永远、无限,这是真正的无缘大慈、平等大悲。佛法就是通过帮助众生,从而帮助和成就我们自己的福慧具足。

    
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