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《佛遗教经》 第二百七十二讲

四、经文释义198
      “同时,对自己心念的微细相的生灭无常,也都能够了了分明。”
    即使自己的心念,有那么一点点微妙的变化,我们也会明白;而当我们明白又不去执着,应该是分别的智慧。此时的分别,应该称为分别智,或者称为差别智。可见,学佛虽然不可以有分别心,但是需要有分别智。
    “因为五蕴中的行蕴通于细微的定境。”
    修行的过程中,面对色受想行识,我们如果能够“照见五蕴皆空”,那么就会对境如如不动,也就能够观察到自己身心的微妙变化。如果一切身心境界都不再成为修道的障碍和困扰,那么这就是禅定功夫。
    “如果已经进入出世间定,那么就是用空性的智慧来观察一切法的现象。”
        当我们面对现象界的存在,感悟到:什么都是假的、空的,从而不再执着,不再认为有实在的不变主宰性的时候,那么就是进入禅定之中。相反,如果一旦认为有个实在主宰性的存在,那么我们必定会心随境转,被其束缚和障碍。
    我们现在是在共同探讨真正的佛法。如果你真想学佛的话,那么无论你念佛也好,坐禅也好,还是修什么华严境界也好,可以告诉大家的是:就佛法的根本空性而言,应该都是相通的;彼此之间没有老死不相往来、是是非非的对立;从来不会有“你的对,我的错”,或者“我的错,你的对”,或者“别的有更好的”。真谛上不会存在差别相,完全是相通的,乃至绝对平等。至于《华严经》所说:“受一非余,魔所摄持”,就是如果只接受一个观点,否定其它的一切角度,那么应该是与佛法对立的魔法所困扰。
    “这不一定是人们以为的神通,而是智慧。”
    如《佛遗教经》中,佛陀感悟的真谛空性,应该是一点点神通也没有展现。因为所有的神通,都敌不过对于神通不感兴趣的真正神通,正是解脱的智慧。这应该是真正佛法中的最大神通。

 
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