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《佛遗教经》 第二百七十讲

四、经文释义196

    什么男相、女相,什么年龄大、年龄小……我们都会所感悟没有一个实在的相。就比如两位禅师走路过河的时候,看到一个女的在河边徘徊。其中一位禅师问:“怎么了?”那个女的说:“我过不去。”禅师说:“过不去,我背你。”于是禅师把那个女的背过河去了。对方说:“谢谢你。”禅师说:“好了,不谢。”然后就走了。

    在以下走的路上,这位禅师的师弟就耿耿于怀,在旁边看着他不顺眼,怎么看都不顺眼,心想:“这家伙犯戒了,犯戒了啊。”晚上睡觉没讲话,第二天终于憋不住了,他说:“师兄,我必须提醒你:你犯戒了。”这个师兄禅师说:“我犯什么戒了?”他师弟说:“你怎么可以背女的过河呢?这不是犯戒吗?”禅师说:“你怎么还背在身上呢?我早就把她放下了啊!”是啊!因为我们常常放不下,往往以凡夫的心去衡量圣人境界,所以我们很难理解佛陀。如果根本不知道佛陀悟的是什么?那么我们还学什么佛呢?即使学佛,也没有什么意义。

       因为真正明白空性,而且是完全的空性,所以这位师兄禅师没有执着和挂碍:缘聚则生,缘散则灭,于是真的放下了。而我们如果用师弟人性的分别执着来衡量师兄,那么结果肯定糟了,肯定会下地狱。甚至你不是用人性,而是用那种三恶道的性来衡量师兄,乃至到处造地狱,到处去造流言蜚语:“这家伙如何如何了……”那么堕落的又是谁呢?请记住:堕落的一定是旁边那些消化不良的师弟一类人。而师兄正是为了教化师弟,而演了一个游戏。因为师弟的执着,所以有了师兄的游戏。我们需要反省我们自己,而不是指责别人;更不要冒充明白,而炫耀自己的知识。为什么佛教徒说“不说四众过”:不说出家人的过失的原因,就是因为有时候,对方还没有堕落,而你自己却是造了口业先已堕落。我们需要跳出自己思维的困扰和局限:既然一切都是因缘,既然一切都不是定法,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顽固地自以为是呢?耳听是虚,眼见又何尝不是呢?

 
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