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《佛遗教经》 第二百六十九讲

此栏目需要18岁以上成人才能访问,请注册会员并登录浏览。

用户注册     用户登录
四、经文释义195

    “在定中可能会出现两种状况:一是住于一念,心外无境,心里没有攀缘。”

    此时住于一念——正念,如如不动,不受外界的任何干扰。因为心外没有任何所谓的人我是非,所以住于一念之时:我们的心外无境,不再分别执着对方是什么东西,只是随缘任运于幻化的游戏,不再攀缘于不实的外境了。

    “只止于一处——平等的空性。”

    此时,如果我们的主观自身和客观外在的一切现象的存在,都是如幻的、如化的不真,那么也就是空性的存在。如果是空性的,那么就是平等,从而打成一片,已经完全没有差异,因为我们注重的就是不着相。李四也是空性,王二也是空性,包括那只狗也是空性,种种的一切存在都是空性。如此,你说狗有没有佛性?因为佛性就是空性,所以狗子就有了佛性。因为这个佛性需要实证,所以狗子就世俗谛的现象而言:无法成佛。佛教徒当然不会住着在狗子成不成佛的问题上。因为我们需要透过现象看到的本质,足以增强了我们学佛的信心,所以佛教徒绝对不会困扰在外境的狗子成佛上,从而忽略了自己内心世界的执着的改造。

    禅宗里有一句话说:“我手何似佛手?我脚何似驴脚?”从空性的角度而言:如果我们的手和佛陀的手是一样的,我们的脚和驴子的脚是一样的,那么你说这不就是开悟吗?

    只是,如果我们不明白佛法,不是从空性的角度去切入,那么你就会说:“这不是滑稽和胡闹吗?这不是诽谤佛陀吗?”真正相应佛法的人,当然不是诽谤佛陀,而不明白佛法的人,当然莫名其妙。相应之时,我们会突然间发现:心佛众生真的是三无差别。只有这样,众生才是完全平等,才是慈悲众生,才是真正的慈悲。原来一切都是假相,不再有什么奇怪的神秘。只有招摇撞骗的人,为了攀缘,为了博得别人对自己的好感,为了别人的供养,才去忽悠别人。当然除了真正的慈悲和智慧。我们必须清楚这一点,如果不清楚这一点,那么我们的学佛就没有什么解脱价值。

    住就是在那个事物的专注一境,比如参话头的方便,从而完成透视根本空性的相应。此时,我们所面对的你、我、他之间,所谓的中间的那条界限被彻底打碎了。因为打碎了其中的差别,不再有任何条条框框的束缚,所以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平等。此时,不异旧时人,只异旧时心行处。

 
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