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《佛遗教经》 第二百六十六讲

四、经文释义192

B13. 禅定

    【汝等比丘,若摄心者,心则在定;心在定故,能知世间生灭法相,是故汝等,常当精勤修习诸定。若得定者,心则不散,譬如惜水之家,善治堤塘,行者亦尔,为智慧水故,善修禅定令不漏失。是名为定。】

    禅定是很重要的修行方法,并不一定像人们所以为的那样,把两个腿盘在一起坐在那里,像模像样……其实不是。禅定应该是我们内心,对外在的一切存在的景象,包括我们的思惟观念、妄想:虽然面对,却并不执着,即内心如如不动,不再被外境所困扰。这应该就是禅定。当然,禅定的过程中,需要智慧引导。如果没有智慧,哪怕“三冬无暖气,枯木倚寒岩”;最多只能是四禅八定,而四禅八定并没有出离三界。佛教所修习的禅定,应该说是灭尽定;灭尽了那些妄想纷飞的外在现象界。如果把那些妄想纷飞的执着能够灭掉,那么我们就能够有成就,就能够如如不动。当然,我们所说的灭尽,是需要有一个前提的:应该是对外在执着的转化、升华,也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,不是把外在境界消灭掉;只是透视没有这么一个固定主宰性的存在,应该就是灭尽了。

    当然,这是就大乘佛法而言的。如果是小乘佛法,就像石头压草一样,即石头暂时把草压住了,使那个草当时不再生长。表面上看起来,似乎这个问题解决了;只是突然间有一天,当有人把石头挪开的时候,这个草就会疯长。可见,修行的根本,应该是解决心里的问题。心是修行的下手处,也是修行的关键。

    经文的意思是说:

    “你们各位比丘,如果能够摄心,那么你们的心就能够住于禅定之中。”

 
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