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佛教对家庭的看法第二百八十一讲

只有这样的话,学佛才能理性。否则的话,难免会有情绪化的表现,乃至于情执学佛。因为不是师父的问题,而是自己的心里消化不良,所以总是与解脱生死相违背。虽然我们爱我们的师父,但是应该更爱真理。只有我们的师父讲说真理的时候,才是真正可爱的,此时无所畏惧、无懈可击。如果我们的师父,并不讲无常、无我、解脱的真理,或者只是诈现奇特等,那么我们爱他会有空有并观的慈悲和智慧吗?如果我们的内心是不平衡的,那么我们只是心外求法而已。虽然我们需要有一个依靠的支点,但是这个支点不是把我们误导了吗?

“求人长短。”
意思就是:于是苛求别人,他做这个好、那个不好。此时,总是苛求,但毕竟因缘是不一样的。
 “强诬良善。”
意思就是:别人做好了,硬说别人没有做好。三恶道是给谁准备的呢?当然不是给好人准备的。而很多人自己做了三恶道的业因,自己往往并不自觉,甚至总是原谅自己:“我是好人,我不会堕落。”那只能是侥幸心理而已,并不是你说不存在,你就不能去;你做了事,需要认账。
 “憎嫉贤人。”
如果憎恶、嫉妒比自己高明的人,就会导致各种消化不良,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问自己呢?我们现在到底是不是依教奉行的佛教徒?如果明白了,那么人家比我们高明,我们应该随喜功德。此时我们同别人的功德是一样的。如果我们只是嫉妒、诽谤,那么我们不但没有功德,反而会误人误己、害人害己。如果师父和师父彼此看着不顺眼,那么居士会怎么办呢?因为居士除了茫然,还会有样学样,所以佛教提倡“以和为尚,故名和尚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