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人一向以家为本位、为出发点,比如在称谓上,常将家里的人、事、物都冠以一个“家”字,如自称家里的人为家父、家母、家兄、家弟、家姐、家嫂、家仆、家小等等。
台湾的出家人称自己的师父为家师。虽然不一定完全符合佛法,但是我可来作为佐证,家是很亲切的感觉。因为同自己没有距离,所以称为家师。有一年,圣严法师的弟子称呼圣严法师为家师。只有很近的距离才可以这样称呼的。
对待家里的东西,一般称为家业、家产、家具、家珍、家舍、家禽、家鸽、家狗等等。
其实就是家里养的动物。就是同家里的关系,彼此合作、配合默契、愉快。
对于家中的事情,又可以称为家福、家祸、家喜、家丧、家信等……这些人、事、物,等原本都是独立地存在,当冠上了“家”字,就显示了中国人把家里的一切,都看成是家庭中整体中的一个部分。
所谓家务事,难免会有“清官难断家务事”,其中的恩恩怨怨谁又说得了清呢?你说你有理,他说他有理,最后是一笔糊涂账,谁也断得清呢?问题出在哪里呢?因为把自己的感情放在家里,永远算不清的一笔糊涂账,所以清官才难断家务事。
中国人,无论千里万里,每当逢遇春节都要回家一聚。无论多么不易,都在把家庭当作自己生命重要信仰的对境。
中国人尤其重视春节中,珍视家庭团聚、家庭依赖的观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