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佛教对家庭的看法第五十讲

所谓独立,中国现在的独生子女并不愿意独立。因为三十岁还叫男孩、女孩,所以是个麻烦事。如果是外国人到十八岁,那么已经成人了,需要独立,需要自己去打拼。如果依赖自己的父母,那么会被大家耻笑、嘲笑。这应该是文化的差异,决定着在矛盾中需要独立。

中国文化,则是注重和谐与统一的整体。

曾经的中国,家和万事兴,三世同堂,四世同堂,大家都觉得向往这样的家庭。中国人吃的饺子,可能会有这样的感觉:把各种各样的好东西掺在一起做成馅,把它包起来,然后沾上酱油吃,觉得美味,享受,其实就是一个“和”,把精华放在一起。大家想一想:原来是这样。中国人不远千里万里,春节的时候都要赶门回家里。虽然中国人缺少宗教信仰,但是对于家应该是一种信仰,坚持无论千里万里,都要赶回家去。如果这个家没有回去,那么心里肯定是失落、彷徨的。只有回到家里,才会在再出来的时候,发现自己有了根和力量。

汉代有个叫刘向的,曾经在《汉书》里说:“富贵而不还乡,如衣锦夜行。”意思就是:如果富贵、发财、成名了,不回到自己的家乡去,那么就像穿着好的衣服在黑夜里行走是一样的道理。谁能欣赏你呢?当然没有人欣赏你。衣锦还乡,所谓的招摇、张扬,显而易见,应该是是一种成功、骄傲,应该是很复杂的一种情绪流露。

西方人的性格更多是为个人取向、个人奋斗、自我取向。

西方人往往个人的成就感比较多。而东方人集体成就感比较多,个人反而微不足道。为什么呢?因为个人优秀出头了,麻烦就来了,所以需要考虑大家和集体的利益。这既利益个人的安全,也是符合大家的心里状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