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佛教对家庭的看法第四十四讲

虽然出家无家,但是视一切众生皆视为自己的父母、兄弟、姐妹。

我们需要观想的对象:比我们年长的,可以视为自己的父母、长辈;同我们同龄相当的,应该视为自己的兄弟姐妹;比我们年龄小的,视为自己的子女、晚辈。如果是这样的话,我们都会生起慈悲之心。否则我们就会麻木不仁:“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呢?”

现实的问题,最可怕的就是“麻木”两个字。所谓麻木,就是同我们没有关系,无论是好事还是坏事。如果是一件好事:“跟我没有关系”,那么太可怕了。因为这个社会将没有希望、出路了;如果是一件坏事:“跟我没有关系”,似乎还有一种安慰。只是,佛教徒活着的目的,并不是因为我们没有做坏事,就可以心安理得,而是应该努力行善、随喜功德。虽然不做坏事总比做坏事的人稍微地安慰,但是生命依然浪费而不是慧命,这是不应该的。

我们欢迎佛教徒来寺院出家。当然,我们更知道,无论我们怎么努力,这种清福就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。最近几天,有人把头发剃光了告诉我,他又要回去,去伺候他自己的爷爷奶奶。我们没有理由,没有话说,只好说随缘了。因为因缘的事情可遇而不可求。我们希望这个寺院里的出家人都能够担当,这个寺院里的道风都是纯正良好。虽然需要大家努力,但是毕竟有十个指头不是一般齐的现实。如果有人坚持回去,那么就随缘吧。因为出家是自由的,所以回去也是自由的。出家人需要大心量,、大担当。在家的居士同样需要大心量、大担当,而不是局限在自己的小家庭的自私狭隘的执着。只有超越自己的束缚和局限,才是有说服力的佛教信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