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佛法的目的就是让我们能够离苦得乐、转迷为悟

图片

同时,在家人也一样要重视这部佛经。为什么呢?因为根据太虚大师的判教,以为此经属于五乘共法,也就是说,人乘、天乘、声闻乘、缘觉乘,还有菩萨乘,都应该以《佛遗教经》的教诫内容为基础而去修学佛法。


太虚大师是近代高僧。他说这部佛经应该属于五乘共学之佛法,所以我们应当学习。在家的佛教徒可能会说:“既然这部佛经是佛陀给出家人讲的经,那么我可以不听。”那你就错了!它是人、天、声闻、缘觉、菩萨共同来学习的佛法。

图片

虽然这部佛经在当时主要是对出家的声闻弟子而说的,但在家的居士们仍然可以从中受益。


如果佛教徒能够正确地领悟这部佛经,那么我们就会拥有生命的转折、脱胎换骨的可能。佛法的目的就是让我们能够离苦得乐、转迷为悟,只有如此。所以佛教徒的基础需要有一个规范。如果没有这个规范,那么学佛还有什么价值?所谓规矩,就是戒律、规则。所谓的丛林规则,就是建立在戒律的基础上,如果没有这个基础,我们学佛等于没有根基。


学佛首先要学的是戒、定、慧。戒是第一,定是第二,慧是第三,因为学佛的最终目的就是:拥有智慧的解脱。但是,如果没有规则,也就没有定力,那么我们又怎么能够拥有智慧?所以,最关键的一点,就是每一个人都要有一个最基本的规范。

图片

更何况,我们今天也可以说,师父是什么样子的?我们应该怎么样寻找一个师父?这也是要有一个规矩。常常我们能看到或听到一些消息:人们在随喜假和尚、假喇嘛,没有智慧,也不了解和尚应该有什么规则。因为人们不知道这些规则,所以就只有热情,只有宗教感情。但是,你要知道,感情有时候是要误事的,所以只有感情不行。有人说:“我对某某人印象不错。”这是可以的,但是往往是要误事的。因为你说他不错,但是你不能说他所有的东西都是对的。


所以我们总应该有这样一个共同遵守的规则。


《佛遗教经》中,能够有这样的规范,也能够有这样的交代。今天我们之所以学习《佛遗教经》,其原因也就在这里。通过这部佛经的学习,会对出家人有个定位,也会对在家人有个定位,而且对社会的人也有一个交代:我们的出家人原来应该是这样的,而不是你们所传说的那样,更不是你们所误解的那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