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从《心经》、《普门品》到《大悲咒》感悟 人生 第七十讲

“佛教徒奉献的时候,态度应该是恭敬的,而不是以施舍心来付出。”

古人尚有:“不吃嗟来之食。”如果说:“给你吧!这是我施舍给你的……”那么对方往往会说:“我不需要。”如果用另一种方式说:“请你给我一次机会,让我来帮助你;请你给我一次机会,通过让我帮助你,最圆满地帮助我自己”,那么别人恐怕还是会给我们机会的。我们现在的一些布施者,以为自己高高在上,觉得自己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,当然不是圆满的佛法,应该是世间法的我慢和我执。只是很多人,并不愿意改变,我们不可能一下子要求他改变,总得需要一个过程来完成。
“如果是自以为是的施恩的心理,那么难免会产生自己了不起的心态。”
“我应该是了不起的……”这当然是一种障碍。为什么有“我了不起”的错觉呢?因为这个我执,所以会有“我了不起”的自以为是。
如果认为自己做了很多的功德,并且一心期待对方赞叹和肯定自己、回报自己,那么这是不知惭愧,同佛法并不相应。
梁武帝就是一个例子,他曾经问达摩祖师:“朕建寺度生,做了这么多,有功德吗?”那意思就是,让别人赞叹自己。达摩祖师说:“没有功德。”于是梁武帝说:“对面者谁?”意思就是:你看我是谁?我可是皇上啊!达摩祖师说:“我不认识!”此时当然话不投机。想想看,我们现在会有很多人说:“您是谁?您可是大菩萨啊!您肯定是乘愿再来的,您实在是了不起的菩萨行!”如此赞叹,肯定会乐得鼻涕泡都出来了,一般人肯定就是这个结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