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《普贤行愿品》 偈颂简释第二百五十五讲

    “当我们能够在这样无量无边的时间和空间之中,践行利益众生的使命,践行普贤菩萨的行愿,也就是:“慈能与乐,悲能拔苦”。”

    我们应该记住慈悲。如果慈能与乐,那么我们给别人快乐了吗?如果悲能拔苦,那么别人痛苦的时候,我们帮忙了吗?如果当别人痛苦的时候,我们没有帮助他;如果当别人需要快乐的时候,我们没有给予他,那么我们的慈悲是没有说服力的,仅仅就是是嘴上慈悲,并没有真正的内容,这样的慈悲是苍白的。

    “所谓“我常随顺诸众生”:这应该是总结,应该是是为什么要长劫以来发心帮助众生的原因。”

    为什么佛菩萨要帮助众生呢?如果没有任何好处,我们会帮助他们吗?这应该是接引众生的“先以欲钩牵、后令入佛智”的对症下药。

    “普贤行愿的修习,就是不断随顺众生的过程。”

    所谓恒顺众生:就是你有需要,我就给你;你有需要,我就帮你。当然,如果你不需要,那么我也不想添乱。如果坚持跟在后边,说:“哎呀,我会给你这个,我会给你那个……”如果没有因缘的话,那么没有任何意义。

    “所谓“尽于未来一切劫,恒修普贤广大行,圆满无上大菩提”:这应该是总结长劫:修习普贤行愿所成就的殊胜因果。”

    因为有这样的因,所以会有这样的果。只是有人问:“如果你说因果是假的,那么请问:我们修习普贤行愿的因,证得普贤行愿的圆满菩提果报,你说是不是因果呢?”当然是,没有错。这里边所说的因果,不再是相待的因果,而是超越有无的清净因果。我们不再是为了自己要得到而去修行,也不再是为了自己要证果而去修行。如果佛教徒应该是通过利益众生完成自己的慈悲和智慧,那么这就是清净的缘起,清净的缘起才会成就我们无上菩提的因果。我们如果感悟不到这一点,那么就会困惑,甚至还会误入学佛的误区和歧途。


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