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六尘也在说法。”
我们所面对的客尘境界:色声香味触法都在说法。说什么呢?应该是空性的佛性的妙法。妙法是什么?无非就是佛性和法性。所谓“应观法界性”,就是我们透视感悟到法界空性的妙法了,那就是与法界空性的佛性相应默契。
“而一般人面对人生的境界,因为心不清净,徘徊、苦恼、抱怨,所以纠结而不能开悟,反而增加苦恼。”
有些人抱怨说:“哎呀,累呀,累呀!”是啊,身体累,心里更累,所以苦恼、心不清净。
“心里清净增长菩提,心里不清净就会增长烦恼。”
如果我们的心清净了,从而没有挂碍,那么就是觉悟了。如果我们的心不清净,整天这事、那事,鸡毛蒜皮的事都是事,本来是简单的事,却是发牢骚:“这事儿也太多了……”如此会怎么样?当然是增长烦恼。修学佛法就是在于迷与悟之间:迷,烦恼而不清净;悟,解脱而自在。其实就如同一张纸,捅破了,自在了;如果没有捅破,隔着一层烦恼了。我们需要反省自己的心,不要纠结于张三、李四等琐事。张三、李四的因缘本来和我们没有关系,即使是有,也可以简单明了。如果我们看到张三、李四,给我们的感觉,应该是见贤思齐,见不贤内自省:人家好,向人家学;人家不好,反省自己,不要效法。
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故事,就是这样一种感悟,多数都是外道。善财童子坚持:“我已发菩提心了,已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。”他面对逆境的时候能消化,他面对顺境的时候也能从容。我们能消化和从容吗?我们消化不了,也从容不了。当然,如果面对的不是善知识,而是障碍,都是单纯外道困扰,其实就是随境所转,这是我们所参学不了的内容。不信,我们跟随善财童子走走看?走了五十三处之后,善财童子证道大菩萨了;我们最后随波逐流了。我们坚持执着和苦恼:这当然不是佛教徒,分明是自欺欺人。因为我们已经身不由己地心随境界所转了。而善财童子有消化能力,完全改变了对外在顺逆境界的执着,是历事炼心的游戏过程。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