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要说:很多时候人性不定,可善可恶,遇到什么因缘就随着什么因缘,往往都在浮着。有人说这世界上坏人多,我们不认为坏人多;有人说这世界上好人多,好人也不多;其实好人也不多,坏人也不多,中间浮着的人才多。很多人就都浮在那里,一看到恶人就跟恶人跑了,一看见好人跟好人去学习。 “我们要理性地面对现实,不要轻易地把人家否定,也不能轻易地去肯定。” 当然,我们也不能不去表态,一般的情况我们还是要随喜、赞叹。只是,这个不应该是一种投机、谄媚。什么是投机?应该是钻空子。什么叫谄媚?应该是有企图的逢迎和巴结。这样的过程中,如果把不好的说成好,那么应该是佛教的妄语,并不是佛教的方便爱语。虽然微不足道,但是可以通过积累误导佛法的正见。佛教徒应该以身作则,通过自己的防非止恶,潜移默化地影响别人。彼此一点点慈悲和智慧的认同,就是一种随喜功德。可见,自己的一点点善、一点点恶,都应该“勿以善小而不为,勿以恶小而为之。”因为我们不要认为善太小,就不去做;我们也不要认为恶太小,就敢行;所以说,大家需要冷静。 “甚而不会去诽谤。” 我们不要对人全盘否定、诽谤、无事生非。我们如果看到哪个人影响我们了,我们就会情绪化,然后就说:“这个人怎么怎么不好。”戒律上有“无根谤”,就是如果对人没有任何根据的诬陷和诽谤,那么我们自己将来是要下地狱的。因为很多人是不懂的,所以任性胡来、后患无穷。佛教的戒定慧三学,戒为根本,如同佛教徒的两只脚,不可不慎。 出家人半个月需要诵戒,在家人受戒也需要诵戒,这应该成为一种自觉行为。只是我们不应该成为言行不一致、表里不如一的形式主义。如果只是为了表现的诵戒,则必然是自欺欺人。任何信仰和理论,都需要行动的证明。因为理论是灰色的,生活之树常青,所以佛教徒需要如说而行、如行而说。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