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《普贤行愿品》 偈颂简释第一百四十四讲

    “如果我们发心,一定能行。”       现在我们的佛教徒,很多时候不是行不行的问题,是根本就不愿意担当负责,学佛只是占便宜的事情,实在活不下去了,还可以找人助念到极乐世界……一般都是“多一事不如少一事”,都比较自私、怕累、怕苦、怕受委屈……谁又愿意负责呢?愿意负责的人,不是爱表现、有企图,就是少有品德有保证的人。否则会被认为:“这家伙缺心眼、冒傻气……”往往是这么看的。信仰的人群中,只有这些所谓的傻子,才是佛教的希望和证明,才是菩萨行的实践,事实就是这样的。精明、精致的利己的人怎么可能是菩萨行呢?不但不是,反而是影响和误导了信仰。佛教所说的圆融,并不是圆滑。因为圆融是智慧,圆滑是投机。虽然我们看起来人比较多,但是真正用到人的时候,又上哪里找到愿意担当的人呢?关键时候很少证明。佛教不是理论,而是脚踏实地的行动。       “因为我们真正发心,三宝必然能够加持我们。”       佛教徒真正的发心,应该会活得欢喜和自在。如果我们真正的发心,就会德不孤、必有邻,一定会与慈悲和智慧相应。我们有人念上一遍《观世音菩萨普门品》,就在那里等待观世音菩萨来满自己心愿,来兑现给自己的好处……这不是学习观世音菩萨的菩提心,而是自私自利的贪心。面对现实,什么是业障呢?这就是业障了,就是贪嗔痴的束缚和困扰。我们没有想过改变自己,只是站在原地傻傻地等待,正如守株待兔。因为第一个人碰到兔子撞到树上死了,所以第二个人会抱着幻想等待……如果不改变自己的人、心外求法的人,就是与佛法不相应的外道。可见,学习佛法,必须改变对于我、我所的执着。       我们举个列子,历史上有一位永明延寿禅师,当然也是净土宗的祖师,也是禅宗的祖师。他曾经有过非常奇特的经历,而且这个经历,对于我们应该是一种鼓舞和激励。当然,前提说明,我们不一定去效法,要去发心、量力而行就可以了。       “永明延寿禅师当年曾经是政府中的一个小官吏。”       这个官吏是干什么的呢?
    
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