只是我们还是要对人具备基本的修养和礼貌。比如打一个招呼,给人家一个微笑,这也应该是“礼敬”。只有佛教徒具备了基本的修养和礼貌之后,信仰才是有生命力和说服力的。当然,佛法没有定法,对于自毁长城、破坏佛法正见的人,如果改变不了的话,那么可以默而摈之。一般情况下,总是需要换位思考、广结善缘的方式。这总比同所有人对着干强得多,总比横眉竖眼地同人家拼命强得多,这也是“礼敬”。如果我们都能做到这一点,那么就是“礼敬诸佛”了。
佛教徒应该如何做?告诉大家:未成佛道,先结人缘,应该就是“礼敬诸佛”。如果你说:“我没有成佛”,然后得谁同谁吵,得谁同谁干,那么我们是什么呢?如果我们改变不了别人,那么我们应该改变自己。否则,心随境转,依旧是烦恼和生死。只有心能转物,才是佛菩萨的“应无所住而生其心”。如果我们的心里就是强烈的贪嗔痴,那么又怎么可能不是地狱、饿鬼、畜生呢?即使我们总是同人家吵架赢了,那也不是解脱自在。因为这实在是个问题,所以“礼敬诸佛”并不容易。
“见到任何人都能够诚心诚意地恭敬,而且是非常有礼貌地恭敬,那么这就是演,这就是证明。”
诚心诚意并不是装腔作势。
“并不是单纯地每天早晨或者晚上在佛菩萨面前陈述:一者礼敬诸佛,二者称赞如来……而见到别人时却一点礼貌都没有……”
每天早晚在那里陈述重不重要?应该是重要的所缘境。只是我们回过头来的时候,对人也要善待。如果我们掉过头来单纯同人争吵和斗争的话,那么陈述的内容都是假的,没有任何说服力。
“这不是演,而是在佛菩萨面前的谎话、假话、妄语而已。”
我们所陈述的内容没有实际意义。
“这应该是欺骗佛菩萨的阴奉阳违、不知惭愧,对不起自己,也对不起佛菩萨。”
“惭”是对不起别人,“愧”是对不起自己。如果是这样的话,那么我们不是自欺欺人吗?很多的时候,不但我们学佛的心路历程并没有反思和反省,乃至于没有定位,而且我们会经常抱怨:“佛菩萨真的不慈悲啊!”其实,佛菩萨已经慈悲过了,我们需要的是依教奉行的如说而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