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《普贤行愿品》 偈颂简释第六百零一讲

    我们一旦悟入空性,则一切都是假的,那么我们还执着什么呢?当然不再执着了。由此,我们当下就是解脱自在。那个时候,面对任何事物,又怎么可能束缚我们自己的心呢?此时,烦恼和生死已经如幻如化、似烟似云,哪里有主宰和实在?如果被影响了和困扰了,那么对不起,那是提醒我们:原来我们自己是自己的敌人,并不是别人的问题。

    当我们真正找到了问题的症结之后,自己不再会上当和受骗。如果佛教徒总是坚持琢磨外在有什么幻相、幻听的话,那么完全是自己的错觉和误会。如果我们执着于外在,或者坚持心外求法,那么就会跟着别人瞎跑:追云逐梦。因为相信了外在而忽略了内在的修心,那么就是外道或者是信仰的迷失。我们实在不能责怪佛法对不起我们,而真实的情况则是我们对不起无常、无我、解脱的佛法。因为佛法让我们内观,让我们观照我们自己的心,所以我们不能舍本逐末。

    “即在一切事物上没有执着和挂碍,就是一心不乱,永远处在一种三昧的境界。”

    三昧是什么?应该是等持。等持是什么意思?无论是赞叹还是诋毁,我们都能够如如不动、平等对待。因为毁誉不动,所以悟入了空性的佛性。正如《逍遥游》所说:“举世誉之而不加劝,举世非之而不加沮。”意思应该是:所有的人都赞叹我,我也不更加努力;所有的人都诋毁我,我也不更加沮丧。面对缘起的顺境、逆境,我们学习淡然、坦然、自在,就当风吹无痕、水流不停,本来没有什么停留。更何况佛教徒面对现实:顺境感恩,逆境锻炼。无论顺逆境界,都是成就我们的对境。所谓“从他谤,任他诽,我闻恰似饮甘露,顿入销融不思议。”

    “所谓‘安住无量诸行中,了达一切神通力’,前边两句是成就我们自己的功德,后边这两句是成就教化众生的功德。”

    如果我们自己没有定力和智慧,那么又如何能够真正去帮助别人呢?如果我们自己还在泥水里挣扎,那么又如何有能力救助别人?只有我们有能力,才能够帮助别人。如果我们自己没有能力,那么我们所说的帮助别人,又怎么可能呢?我们现实衡量一个人的价值,往往是金钱,或者身居什么位置,而佛法不是这样的。如六祖惠能大师所说:人有南北,而佛性无南北。

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